漏尽有行客,袁侯挽不来。
掉头缁尘中,胡为此徘徊。
何处非诗具,螺江如泼醅。
公子亦岂痴,索笑西湖梅。
平生诗书腹,不计簿领材。
噫呜梁父吟,慷慨新丰杯。
梦作方士凫,唤杖听风雷。
何知江东路,瘦马冲尘埃。
君名在吏部,作吏始此回。
兽弱而弩强,蹙缩生自猜。
自猜固如此,一语须君裁。
王事有靡盬,柴车谁当推。
行矣勿告劳,试身文书堆。
漏尽有行客,袁侯挽不来。
掉头缁尘中,胡为此徘徊。
何处非诗具,螺江如泼醅。
公子亦岂痴,索笑西湖梅。
平生诗书腹,不计簿领材。
噫呜梁父吟,慷慨新丰杯。
梦作方士凫,唤杖听风雷。
何知江东路,瘦马冲尘埃。
君名在吏部,作吏始此回。
兽弱而弩强,蹙缩生自猜。
自猜固如此,一语须君裁。
王事有靡盬,柴车谁当推。
行矣勿告劳,试身文书堆。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敖陶孙的《别袁席之二首(其一)》,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袁侯离别的感慨。首句“漏尽有行客,袁侯挽不来”描绘了深夜时分,友人即将远行,诗人无法挽留的场景。接下来,“掉头缁尘中,胡为此徘徊”写诗人自己在纷扰的尘世中犹豫不决,不知为何要在此时此刻与友人分别。
“何处非诗具,螺江如泼醅”以诗意比喻江水,暗示无论何处都有诗情画意,但此刻更显不舍。诗人称赞友人“公子亦岂痴,索笑西湖梅”,认为袁侯即使身处逆境,仍有雅兴欣赏西湖梅花,显示出其豁达的性情。
“平生诗书腹,不计簿领材”赞扬友人的学识和品格,他一生沉浸于诗书之中,不拘泥于世俗事务。诗人感叹“噫呜梁父吟,慷慨新丰杯”,借典故表达壮志未酬的感慨,期待能像古人那样有所作为。
“梦作方士凫,唤杖听风雷”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想象,希望能如仙人般自由自在。然而现实却是“何知江东路,瘦马冲尘埃”,友人将踏上艰辛的仕途。诗人提醒友人“君名在吏部,作吏始此回”,暗示他即将面对官场的挑战。
“兽弱而弩强,蹙缩生自猜”运用比喻,形容友人在官场中的困境,如同弱小的动物面对强大的弓弩,只能自我猜疑。诗人劝慰道:“自猜固如此,一语须君裁”,希望友人能理智判断,妥善处理。
最后两句“王事有靡盬,柴车谁当推”指出公务繁重,无人能替代,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担忧。诗人以“行矣勿告劳,试身文书堆”结尾,鼓励友人尽管前行,不必过于忧虑,只需尽力应对文书堆积的工作。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对友人的期许和劝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仕途的关怀。
白露下将夕,天宇生凉风。
之子有所适,告别何匆匆。
群公尽祖送,飞盖凌长空。
停骖泺水曲,列宴历亭中。
秋容澹觞酌,高风急丝桐。
酒尽俨将发,斑马何玲珑。
行当释尘鞅,还应挂飞篷。
大江转吴楚,重山入天丛。
锦城有佳色,浣溪有遗踪。
访古遂舒啸,观风足从容。
坐令全蜀俗,解与邹鲁同。
兹游岂云易,两情若为通。
翘首迟归雁,应是春花红。
奕奕高堂,丽于城隅。有植其?,有列其书。
高堂奕奕,既闲且殖。展矣君子,秉心之德。
其心伊何,相人予均。其德伊何,侯利安于民。
民之颠沛,维予之殆。民之憯憯,维予之瘁。
民之瘁矣,予胡宁居。言遄赴之,弗步而趋。
民乃定矣,予心则夷。维予心之夷,曷报曷施。
帝怀康靖,弗懈夙夜。孰遏其升,不显在下。
南有松柏,以柱以楹。聿观尔升,诞惠厥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