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长城之北青海边,平沙直上黄云天,沙中白骨堆何年?
阴山九月风怒号,风吹戍火连云高。
云中五原军出幕,左贤右贤心胆落,军中大将闻姓霍。
鼓声如雷笳声死,冒围脱走天骄子。
烽烟一扫万里秋,汉家天子恩未酬,男儿何用言封侯。
太白蚀月旄头没,归来饮马长城窟。
君不见长城之北青海边,平沙直上黄云天,沙中白骨堆何年?
阴山九月风怒号,风吹戍火连云高。
云中五原军出幕,左贤右贤心胆落,军中大将闻姓霍。
鼓声如雷笳声死,冒围脱走天骄子。
烽烟一扫万里秋,汉家天子恩未酬,男儿何用言封侯。
太白蚀月旄头没,归来饮马长城窟。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战争的壮阔场景与深刻情感。开篇“君不见长城之北青海边”,以宏大的视角引入,长城北侧青海湖畔的辽阔景象,为后续描述战场背景铺垫。接着“平沙直上黄云天,沙中白骨堆何年?”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暗示着战争的残酷与时间的流逝。
“阴山九月风怒号,风吹戍火连云高。”进一步渲染战场的紧张气氛,阴山九月的狂风呼啸,吹动着边防哨所的烽火,与天际相连,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边疆的险峻。随后“云中五原军出幕,左贤右贤心胆落”描绘了军队的行动与敌人的恐惧,显示出我方军队的强大与士气高昂。
“军中大将闻姓霍。鼓声如雷笳声死,冒围脱走天骄子。”这里点明了将领的英勇与战斗的激烈,鼓声震天,笳声哀鸣,表现了战场上的生死搏斗。最后“烽烟一扫万里秋,汉家天子恩未酬,男儿何用言封侯。”总结了战争的结果,烽烟消散,秋意浓重,但对胜利者的颂扬与对未完成使命的遗憾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与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太白蚀月旄头没,归来饮马长城窟。”以星象的变化象征战争的结束,太白星遮蔽月亮,预示着战争的终结。最终,胜利者归来,饮马于长城窟,既是对胜利的庆祝,也是对征战生涯的回顾与反思。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塞战争的激烈与复杂,以及对英雄主义的颂扬和对和平的渴望。
故人随化往,倏忽今六霜。
及我就拘限,清风留此堂。
松竹逾映蔚,芝兰自销亡。
绝弦罢流水,闻笛同山阳。
颎如冰玉姿,粲若鸾凤章。
欲翥摧劲翮,先秋落贞芳。
正平赋鹦鹉,文考颂灵光。
二子古不吊,夫君今何伤。
黄墟既杳杳,玄化亦茫茫。
岂必限宿草,含悽洒衣裳。
工为楚辞赋,更著鲁衣冠。
岁俭山田薄,秋深晨服寒。
武人荣燕颔,志士恋渔竿。
会被公车荐,知君久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