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里承恩日,仙曹典礼时。
共趋门下省,同草殿中仪。
文藻推西蜀,才华重左司。
莺花春色远,何处寄相思。
帝里承恩日,仙曹典礼时。
共趋门下省,同草殿中仪。
文藻推西蜀,才华重左司。
莺花春色远,何处寄相思。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的《寄何白二仪制》。诗中描绘了在帝都接受恩宠与参与典礼的情景,以及与友人何白二共同在门下省和殿中起草礼仪的场景。诗人以“文藻推西蜀,才华重左司”赞颂了何白二的文学才华,将他比作西蜀的文士,同时强调其在左司的才能备受重视。
“莺花春色远,何处寄相思。”这两句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春日里莺歌燕舞,花团锦簇的景象,却让诗人感到孤独与相思。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内心情感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而细腻的情感色彩。
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之间相互推崇、共同追求文学艺术的精神风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
贫贱无长虑,富贵有深嗜。
多嗜常多忧,薄虑鲜所蔽。
人情类皆然,是亦焉足概。
往昔古帝王,自视若胥隶。
持此贫贱心,行吾所无事。
衡门栖迟者,所贵非寡累。
一身不足营,万物我皆备。
逍遥托巢许,黾勉夔龙志。
即使长独处,耦耕岂不愧。
植杖竟何人,岂以隐显异。
佛性甚光明,能破一切暗。
佛性甚坚利,能断一切物。
流被千百骸,结成五色珠。
表此坚光体,法化无有二。
念我遗教者,睹珠如佛在。
一粒细如菽,供养福无异。
况聚千万珠,瞻仰发夙慧。
极果摄微因,感应通心臂。
佛是已成佛,我是未成佛。
果即在因中,当念无终始。
我以此一心,供养诸如来。
获睹佛真身,朝暮常顶礼。
金轮触神光,三十年于此。
今复闻栖贤,古塔示瑰异。
将建窣堵坡,作诗寄千里。
佛身不可赞,我赞非言句。
愿佛鉴我心,与佛身无极。
遂我今日愿,心光泽营卫。
有理必有事,本举末自至。
广及诸未来,学佛到佛地。
北风何凄凄,吹我百衲衣。
膏雨何霏霏,泽我西山薇。
披衣可禦寒,采薇聊充饥。
顾影成独立,无俦终怨谁。
登高眺远空,心与空俱驰。
空里有江山,江山多是非。
是非靡所穷,我心归无期。
忽然返蓬庐,还我未登时。
读书晤古人,将以娱心脾。
叔夜不偶俗,东市良堪悲。
夜闻鼓琴声,形神离不离。
鲍公谓尸解,此语至今疑。
子房已辞汉,竟为帝王师。
文若似子房,事曹欲何为。
严辞折董昭,饮药甘如饴。
各自用其天,身世犹云霓。
生死不足畏,人心焉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