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丛桃似献新,绯英灼灼竞青春。
闲堂对客岂无具,近社携醪也自醇。
隐树流莺时扑蝶,葺巢回燕惯逢人。
襄阳耆旧那堪问,李白曾惊笔有神。
池上丛桃似献新,绯英灼灼竞青春。
闲堂对客岂无具,近社携醪也自醇。
隐树流莺时扑蝶,葺巢回燕惯逢人。
襄阳耆旧那堪问,李白曾惊笔有神。
这首诗描绘了矩洲上桃花盛开的景象,以及诗人与友人共赏美景的情景。首句“池上丛桃似献新,绯英灼灼竞青春”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桃花簇拥在池边,如同献上春天的新礼物,绯红的花瓣在阳光下闪耀,竞相展示着春日的生机。接着,“闲堂对客岂无具,近社携醪也自醇”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客人在闲适的厅堂中相聚,品尝着近邻带来的醇厚美酒,享受着春日的宁静与欢愉。
“隐树流莺时扑蝶,葺巢回燕惯逢人”则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和谐,黄莺在树间穿梭,偶尔追逐蝴蝶,燕子忙碌地筑巢,习惯性地在人前飞舞,这些场景充满了自然界的活力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后,“襄阳耆旧那堪问,李白曾惊笔有神”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墨客的怀念,尤其是李白,他的才华令人赞叹不已,仿佛笔下流淌出的都是神妙之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同时也蕴含了对古代文人精神的敬仰之情。
我赋耽痂癖,有财贮空虚。
不作子孙计,不为车马速。
不充玩好用,不买声色娱。
置锥无南亩,片瓦无屋庐。
所得月俸给,唯将赎梵书。
万里遣迎介,崎岖涉长途。
奉安大刹中,开示诸迷徒。
庶几披阅者,咸得入无馀。
古佛为半偈,尚乃舍生躯。
我今以财施,痛楚不侵肤。
以我较古佛,苦乐万倍殊。
所以不惜财,非是禀性愚。
借问借财人,终日较锱铢。
无常忽地到,宁免生死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