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得沩山笑里刀,方知不枉到明招。
元来树倒藤枯后,了得三年五载烧。
领得沩山笑里刀,方知不枉到明招。
元来树倒藤枯后,了得三年五载烧。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行巩所作的《颂古十首》中的第三首。诗中以沩山和尚的智慧比喻为“笑里刀”,暗示佛法深奥,需要通过理解和体验才能领悟。诗人通过“方知不枉到明招”表达了对佛法追求的执着和终于有所收获的喜悦。接下来的“元来树倒藤枯后”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如同树木倒下、藤蔓枯萎。最后,“了得三年五载烧”则寓意经过长时间的修炼和磨砺,最终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实现内心的净化和觉悟。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禅意,体现了禅宗强调的顿悟与渐修并重的理念。
侵晓来从杜若洲,晚风吹过紫薇楼。
水田漠漠翻晴雪,尘海茫茫点白沤。
终日往还如有约,随时啄宿本无求。
清班高处君曾立,未许吴山得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