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高出众山颠,疑隔尘沙道里千。
俯视烟云来不极,仰攀萝茑去无前。
人间已换嘉平帝,地下谁通句曲天。
陈迹是非今草莽,纷纷流俗尚师仙。
一峰高出众山颠,疑隔尘沙道里千。
俯视烟云来不极,仰攀萝茑去无前。
人间已换嘉平帝,地下谁通句曲天。
陈迹是非今草莽,纷纷流俗尚师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高峰,俯瞰远望时的景象和感受。"一峰高出众山颠"表达了大茅山之高峻,超越其他群山。而"疑隔尘沙道里千"则通过对比山峰与尘世的距离,强调了山峰之遥远。
诗人通过"俯视烟云来不极"和"仰攀萝茑去无前"表达了从不同角度观察自然景象时的心境。一个是低头看不尽的烟云变化,一个是抬头攀登却不知边际。
接下来的两句"人间已换嘉平帝,地下谁通句曲天"则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事变迁和历史更替的感慨。这里的“嘉平帝”指的是宋仁宗时期的年号,表明时间已经过去了许多年,而地下的古人又是怎样理解这个纷扰复杂的世界。
最后两句"陈迹是非今草莽,纷纷流俗尚师仙"则是在述说历史遗迹与现代景象的对比,以及诗人对于流行于世的文化趋势和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这里“陈迹”指的是古代留下的痕迹,“今草莽”则是现在荒废不再的景象。而"纷纷流俗尚师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之物的批判,同时又对追求精神理想的人(“师仙”)持有赞美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个人理想与现实社会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
城南麦浪翻云黄,两岐结秀南风凉。
城西禾稻烂如雪,异亩同颖登西场。
一年见此两奇绝,润州何幸天开祥。
有熊太守政卓异,化行千里无流亡。
使者停车喜丰稔,田父击壤歌循良。
江南前岁惊水蝗,西土今年忧旱荒。
吾君勤民屡昃食,谁乘五马悬银章。
乃知此境不易得,嘉禾瑞麦交穰穰。
荐新可以入大庙,一膳仍堪归尚方。
在古诸侯见唐叔,汉二千石推渔阳。
熊君应说偶然耳,北面稽首称天王。
荐书不久到阙下,咸美一日腾班行。
进官赐帛修故事,湛恩异数来黄堂。
郡志有图史有笔,名与东流江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