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齿津梁同白下,挈提冲要是朱方。
渠通甓社堪储涨,地拓平山拟种桑。
指北天艘劳浙运,临南关隘重江防。
应多善策师韩范,但说风流笑谢王。
唇齿津梁同白下,挈提冲要是朱方。
渠通甓社堪储涨,地拓平山拟种桑。
指北天艘劳浙运,临南关隘重江防。
应多善策师韩范,但说风流笑谢王。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扬州四章》中的第三章,通过描绘扬州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人物,展现了扬州作为江南水乡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古代交通、军事和文化上的作用。
首联“唇齿津梁同白下,挈提冲要是朱方”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扬州与南京(白下)之间的密切关系,如同唇齿相依,共同承担着水陆交通枢纽的角色。这里的“挈提冲要”指的是扬州在交通和战略上的重要性,“朱方”则代指镇江,进一步强调了扬州在长江流域的中心地位。
颔联“渠通甓社堪储涨,地拓平山拟种桑”则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出发,赞美了扬州的水利资源和农业潜力。甓社渠的建设使得扬州能够有效应对洪水,同时广阔的平山地区适合种植桑树,为丝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颈联“指北天艘劳浙运,临南关隘重江防”揭示了扬州在古代水上运输中的关键作用。北向的船只频繁往来于浙江,而南面的关隘则加强了对长江的防御,体现了扬州在南北物资流通和国家安全上的重要地位。
尾联“应多善策师韩范,但说风流笑谢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韩愈和范仲淹的敬仰,认为他们为扬州乃至整个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以“笑谢王”(谢安)暗喻扬州的繁荣景象,暗示扬州不仅在历史上有过辉煌,未来也应充满希望与活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扬州地理、历史和文化的描绘,展现了其在古代社会中的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扬州未来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