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一一二首·其一○四》
《偈颂一一二首·其一○四》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偈颂

君命重宣降薜萝,不容静处萨婆诃。

襕衫席帽寒酸甚,又向人前唱哩啰。

去年梅,今岁柳,颜色馨香依旧。

人渐老,水长流,无心道合头。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清远所作的《偈颂一一二首》中的第一百零四首。诗中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禅宗修行者在世俗生活中的心境与感悟。

首句“君命重宣降薜萝”,借用了古代文人隐居山林的意象,暗示了修行者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状态。然而,“不容静处萨婆诃”一句,却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即使身处静谧之中,也难以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和内心的纷扰。

接下来的“襕衫席帽寒酸甚,又向人前唱哩啰”两句,通过描述修行者的外在形象和日常行为,揭示了他们在世俗社会中的尴尬处境。他们虽然身着朴素的袈裟,头戴简单的帽子,但依然无法避免在人前展示自己的存在,这种矛盾感反映了修行者在追求精神自由与世俗社会之间挣扎的心境。

“去年梅,今岁柳,颜色馨香依旧”三句,运用自然界的季节更替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梅花与柳树虽年复一年地变换着颜色,但它们的香气依旧,象征着生命中不变的美好与希望。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赞美,也是对修行者内心恒定之美的肯定。

最后,“人渐老,水长流,无心道合头”四句,以时间的流逝和水流的永恒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思考。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逐渐老去,而自然界的生命力却如同永不停息的流水,不断循环。对于修行者而言,这不仅仅是对自然规律的观察,更是对生命意义和修行目标的深刻反思。他们追求的“无心道合头”,或许是指在顺应自然、超越自我、达到心灵与宇宙和谐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修行者在世俗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生命、时间、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体现了禅宗哲学中关于自我认知、生命意义和心灵解放的主题。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澎湖·其二

澳口新晴日未斜,拍天碧水浸红霞。

拨船三板乘风软,礁屿东西拣石花。

(0)

寄陈培三王铭臣两茂才

一闻消息最堪怜,附骥风流醉数年。

只望探花推巨手,还思舞柳倚齐肩。

未成儒雅歌诗债,几费君家买笑钱。

倘得攀龙他日展,夺标归后续前缘。

(0)

曹仁宪谨荣寿

圣朝崇吏治,海表有贤臣。

注意诗书教,关心疾苦民。

今将周甲子,共庆降申辰。

有此群情载,应成不老春。

(0)

道光三十年秋八月在台湾府署评石头记成作七律三章志喜·其一

说石头经廿四春,龙沙万里上鲲身。

棹声鞭影都圆梦,雪送花迎各助神。

斩断六根原是假,归来一笑却成真。

借观羲画尊麟笔,腐史于今有后尘。

(0)

评郑成功寓兵于农

征诛当有兵,安韩可无耕。

筹画寓农计,开疆千古名。

(0)

瓶花·其四

轻风飘飐影纤纤,为护馀香不捲帘。

几点落红随意数,引他绮思上毫尖。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