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壁蝘蜓下,苍苔鸟迹开。
重瞳传粉本,天象镇黄梅。
装潢湖山冷,钩斜草木回。
犹胜青冢月,夜衣照龙堆。
庭壁蝘蜓下,苍苔鸟迹开。
重瞳传粉本,天象镇黄梅。
装潢湖山冷,钩斜草木回。
犹胜青冢月,夜衣照龙堆。
这首诗描绘了集庆寺内的一幅生动画面。首句“庭壁蝘蜓下,苍苔鸟迹开”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庭院中墙壁上爬行的蝘蜓,以及苍苔上清晰可见的鸟爪印,营造出一种自然与历史交融的氛围。接着,“重瞳传粉本,天象镇黄梅”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重瞳(传说中的帝王之眼)与粉本(古代画师的画稿)相联系,同时以“天象”和“黄梅”隐喻自然界的壮丽与季节的更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装潢湖山冷,钩斜草木回”则进一步描绘了山水之美,通过“装潢”一词,赋予湖山以艺术的装饰感,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而“钩斜草木回”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草木复苏,充满了生命力。最后,“犹胜青冢月,夜衣照龙堆”以对比的手法,将集庆寺内的美景与历史上的青冢月(可能指昭君墓的月光)进行比较,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致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历史的追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集庆寺内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髯仙昔来明圣湖,雪压云气遥山无。
我今酷暑苦兀坐,散步来听林禽呼。
山人几家无妻孥,丁丁斧声兼笑娱。
方知此间可避暑,蜿蜒细径深林纡。
恨不即此营茅庐,我来与山两不孤。
凉风淅淅岩际竹,生意郁郁涧底蒲。
披莎择石坐良久,不觉赤日当西晡。
湖烟堤树晚萧瑟,点缀一幅倪迂图。
此时忽忆日停午,挥汗魂魄犹蘧蘧。
金精烁天浮云逋,书空咄咄愁追摹。
岱为五镇首,礼秩崇三公。
是有轩冕气,不与寻常同。
所愧贱士丑,欲往知无从。
迁延一弹指,便绝风云踪。
咫尺成回车,有累宁非穷。
空吟望岳诗,遥怜杜陵翁。
天门展昳荡,古与人境通。
我自不能到,觖望将毋憃。
回首仙台云,去路为我封。
未死尚可复,多言神吾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