髯仙昔来明圣湖,雪压云气遥山无。
我今酷暑苦兀坐,散步来听林禽呼。
山人几家无妻孥,丁丁斧声兼笑娱。
方知此间可避暑,蜿蜒细径深林纡。
恨不即此营茅庐,我来与山两不孤。
凉风淅淅岩际竹,生意郁郁涧底蒲。
披莎择石坐良久,不觉赤日当西晡。
湖烟堤树晚萧瑟,点缀一幅倪迂图。
此时忽忆日停午,挥汗魂魄犹蘧蘧。
金精烁天浮云逋,书空咄咄愁追摹。
髯仙昔来明圣湖,雪压云气遥山无。
我今酷暑苦兀坐,散步来听林禽呼。
山人几家无妻孥,丁丁斧声兼笑娱。
方知此间可避暑,蜿蜒细径深林纡。
恨不即此营茅庐,我来与山两不孤。
凉风淅淅岩际竹,生意郁郁涧底蒲。
披莎择石坐良久,不觉赤日当西晡。
湖烟堤树晚萧瑟,点缀一幅倪迂图。
此时忽忆日停午,挥汗魂魄犹蘧蘧。
金精烁天浮云逋,书空咄咄愁追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秋时节在孤山阴凉处漫步的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换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的开头“髯仙昔来明圣湖”,以“髯仙”这一形象引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同时点明了地点——明圣湖,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背景。接着,“雪压云气遥山无”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雪与云气赋予生命,描绘了一幅山峦被雪覆盖、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象。
进入主体部分,“我今酷暑苦兀坐,散步来听林禽呼”两句,诗人从自身出发,描述了自己在炎热夏日中难以忍受的煎熬,通过散步来到林间,听鸟鸣声,寻求一丝清凉与宁静。接下来,“山人几家无妻孥,丁丁斧声兼笑娱”描绘了山中人家的生活场景,通过“丁丁”的斧声和笑声,展现出一种和谐、自在的生活状态,与诗人的内心形成对比,引发了诗人对避暑生活的向往。
“方知此间可避暑,蜿蜒细径深林纡”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幽静山林的喜爱,以及对其中避暑环境的赞赏。诗人想象着在这里建造一间茅庐,与山林相伴,享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随后,“凉风淅淅岩际竹,生意郁郁涧底蒲”描绘了山林中的凉风轻拂竹林,生机勃勃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愉悦心情。
“披莎择石坐良久,不觉赤日当西晡”则记录了诗人长时间沉浸在自然之中,直到夕阳西下,才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最后,“湖烟堤树晚萧瑟,点缀一幅倪迂图”描绘了傍晚时分湖面上的烟雾与树影,仿佛一幅倪云林的山水画,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此时忽忆日停午,挥汗魂魄犹蘧蘧”表达了诗人回忆起夏日正午挥汗如雨的情景,与当前的清凉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避暑的舒适与惬意。
“金精烁天浮云逋,书空咄咄愁追摹”则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金光闪耀的天空与飘散的浮云,以及在空中书写空虚的“咄咄”之声,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畏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其内心情感的复杂变化,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薄福住山,浑无暇日。忙时直是闲,缓处非常急。
驱园夫奴子,锄菜地,扫松行;
指莫监杨团,拆东篱,补西壁。
眼前事乱如麻,脚跟下黑如漆。
蓦有个汉出来道,长老何太区区,只向道,任是七佛祖师,亦无这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