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为五镇首,礼秩崇三公。
是有轩冕气,不与寻常同。
所愧贱士丑,欲往知无从。
迁延一弹指,便绝风云踪。
咫尺成回车,有累宁非穷。
空吟望岳诗,遥怜杜陵翁。
天门展昳荡,古与人境通。
我自不能到,觖望将毋憃。
回首仙台云,去路为我封。
未死尚可复,多言神吾恫。
岱为五镇首,礼秩崇三公。
是有轩冕气,不与寻常同。
所愧贱士丑,欲往知无从。
迁延一弹指,便绝风云踪。
咫尺成回车,有累宁非穷。
空吟望岳诗,遥怜杜陵翁。
天门展昳荡,古与人境通。
我自不能到,觖望将毋憃。
回首仙台云,去路为我封。
未死尚可复,多言神吾恫。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别岱》。诗中以“岱”作为起始点,描绘了对泰山的崇敬之情以及未能亲临其境的遗憾。诗人在表达对泰山的仰慕时,运用了“轩冕气”这一形象化的比喻,强调了泰山在礼制上的崇高地位,与寻常之山不同。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作为卑微之士,无法亲自前往泰山的遗憾。他感叹于距离的咫尺之间,却只能通过想象来接近泰山,这种无奈和遗憾之情跃然纸上。诗人借“回车”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对无法亲临泰山的惋惜,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困顿与贫寒。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空吟望岳诗,遥怜杜陵翁”这两句,进一步抒发了对泰山的向往之情,同时将自己与古代诗人杜甫(字子美,世称杜陵野老)相联系,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未能实现愿望的感慨。诗人想象着天门的广阔与深远,似乎与自然界的神秘力量相通,而自己却无法触及,这种情感的落差更加深了诗人的遗憾与渴望。
最后,诗人以“回首仙台云,去路为我封”结束,表达了对未能亲历泰山的遗憾,仿佛通往仙境的道路已被阻断。然而,诗人并未完全放弃希望,他坚信即使未死,仍有重访泰山的机会,但若多言,可能会触怒神灵,暗示了对自然与超自然力量的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赞美与向往,以及未能亲临其境的遗憾,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