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成葬地,华屋但荒居。
众女争相妒,明君恨不如。
甘泉无献赋,邺架有藏书。
独惜招魂处,湘江夜月虚。
碧山成葬地,华屋但荒居。
众女争相妒,明君恨不如。
甘泉无献赋,邺架有藏书。
独惜招魂处,湘江夜月虚。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的《过蒲圻吊廖学士》,通过“过蒲圻”这一地点和“吊廖学士”的主题,表达了对已故学者廖学士的追思与缅怀之情。
首句“碧山成葬地”,描绘了廖学士安息之地的环境,碧绿的山峦象征着宁静与永恒,暗示了廖学士生命的结束与灵魂的归宿。接着,“华屋但荒居”形成鲜明对比,昔日繁华的住所如今只剩下荒废,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廖学士生前辉煌与身后凄凉的对比思考。
“众女争相妒”一句,可能暗指社会上对廖学士才能或地位的嫉妒,同时也反映了人性中自私与嫉妒的一面。而“明君恨不如”则表达了对廖学士才华的赞美,以及对其未能得到明君赏识的遗憾。
“甘泉无献赋,邺架有藏书”两句,分别以甘泉和邺架为喻,前者意指没有机会向皇帝献上才华之作,后者则强调廖学士藏书丰富,学问深厚。这两句既是对廖学士才华未尽展的惋惜,也是对其学术成就的高度肯定。
最后,“独惜招魂处,湘江夜月虚”表达了对廖学士的深切怀念。招魂,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仪式,用来召唤亡灵。此处“招魂处”既指廖学士的墓地,也隐含了诗人希望其灵魂能被召唤、被记住的愿望。湘江夜月虚,则是通过湘江夜晚的月色,营造出一种空寂、哀伤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对廖学士离世的哀悼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廖学士生前事迹的回顾和逝世后的哀思,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才情未尽的感慨。
对亭台幽雅,水竹清虚,嫩凉轻透。
碧沼红蕖,送香风盈袖。
白首冯唐,诞辰同庆,上百分仙酎。
鳌禁词垣,乌台谏省,昔游俱旧。
千里长沙,五年湓浦,近捧丝纶,更藩移守。
桂苑馀芳,有孙枝新秀。
罗绮雍容,管弦松脆,愿拜延椿寿。
岁岁年年,今朝启宴,欢荣良久。
梅含春信,冒北律严寒,南枝先暖。
月上初弦,萱开九叶,嵩岳诞生英俊。
冰玉丰姿莹彻,锦绣文章焕烂。
人歌赞,是今朝卓鲁,他年伊旦。
犹羡瓜期近,课春九重,优陟公卿选。
列鼎鸣钟,乘轩袭冕。
直把功名占断。
好是宾僚会宴,争捧觥觞频劝。
重重愿,与青青松柏,岁寒难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