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看世上人,有贱亦有贵。
贱者由悭贪,□财不布施。
贵贱既有殊,业报前生值。
有钱但吃著,实莫留樻□。
一日厥摩师,他用不由你。
妻嫁亲后夫,子心随母意。
我物我不用,我自无意智。
未有千年身,从作千年事。
审看世上人,有贱亦有贵。
贱者由悭贪,□财不布施。
贵贱既有殊,业报前生值。
有钱但吃著,实莫留樻□。
一日厥摩师,他用不由你。
妻嫁亲后夫,子心随母意。
我物我不用,我自无意智。
未有千年身,从作千年事。
这首五言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人生价值、财富与道德的关系,以及因果报应的观念。
首句“审看世上人”,开篇点题,引出对世间众生的审视。接下来,“有贱亦有贵”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差异,指出这种差异并非天生,而是后天行为的结果。“贱者由悭贪,□财不布施”进一步解释了贫贱的原因,即因贪婪吝啬,不愿行善布施所致。通过对比“贱”与“贵”的形成原因,诗人巧妙地引入了因果报应的思想。
“贵贱既有殊,业报前生值”强调了个人命运与前世因果的关系,暗示了每个人当前的地位是由过去的行为所决定的。接着,“有钱但吃著,实莫留樻□”则提醒人们,财富虽好,但不应仅用于满足私欲,而应有所节制,体现了一种朴素的道德观。
“一日厥摩师,他用不由你”通过“厥摩师”这一形象,表达了个人财富最终会为他人所用,强调了财富的暂时性和非个人所有性。随后,“妻嫁亲后夫,子心随母意”描绘了家庭关系中的依赖与影响,说明个人行为不仅影响自身,也会影响到家人和社会。
最后,“我物我不用,我自无意智”表达了对个人财产的淡泊态度,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明白事物的本质,而非执着于物质的拥有。“未有千年身,从作千年事”则以时间的长远视角,强调了行为的深远影响,鼓励人们做出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选择。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人性、道德、财富与因果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很强的哲学思考价值和道德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