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霁天光四野青,芃芃禾黍地含灵。
偶陪康乐游山屐,如到坡仙喜雨亭。
入座烟云俱改目,亲入鱼鸟亦忘形。
还期薄海和甘洽,社鼓冬冬报赛听。
小霁天光四野青,芃芃禾黍地含灵。
偶陪康乐游山屐,如到坡仙喜雨亭。
入座烟云俱改目,亲入鱼鸟亦忘形。
还期薄海和甘洽,社鼓冬冬报赛听。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清新景象,诗人夏同善在邵汴生老师的邀请下,一同游览南淀观赏荷花。"小霁天光四野青",寥寥数语便勾勒出雨过天晴后的开阔明亮,田野一片翠绿。"芃芃禾黍地含灵",形象生动地写出庄稼生机勃勃,仿佛蕴含着大地的灵气。
诗人以"偶陪康乐游山屐,如到坡仙喜雨亭"表达自己与好友一同出游的愉悦心情,将自己比作东晋名士谢灵运(字康乐)和宋代文人苏轼(号坡仙),寓言自己的心境与他们欣赏自然之美的乐趣相仿。"入座烟云俱改目,亲入鱼鸟亦忘形",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沉浸在自然景色中的忘我状态,连烟云变幻、鱼鸟欢腾都令他眼界大开,物我两忘。
最后两句"还期薄海和甘洽,社鼓冬冬报赛听",表达了诗人期待此次游览能带来和谐与喜悦,冬日里听到社鼓声声,仿佛在宣告丰收的庆祝,也预示着人们生活的富饶和团结。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与友人共享的乐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田园诗意。
性本慈悲。要觅玄机。妙理上欲寻思。
一身无可脱,被家缘、火院驱驰。
爱欲猛捐样下,怎标向、那妻儿。
此个丹成分两处,若教行坐总相随。但恐不由伊。
双全全举得,人人尽、学取无为。
清静到头各就,只庞居士同知。
灵源无点污,常应常清净。
阴阳已罢交,子母同宫庆。
冲虚葆真,一廓圆明辉心镜。
头头照破归寂灭,妙用弘法,海变通无竟。具真行。
慈悲形道本,惨怛心无争。
普施咸利物,执谦德为权柄。
圆成八百无漏果,顿超云步稳,脱凡归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