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失题九首·其七》
《失题九首·其七》全文
宋 / 李之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映月西湖漾鸭头,堕红飘碧正飞浮。

逢师来自日边路,如我遂归江上州。

嵩岭异花开未遍,洛川新燕语方柔。

经行须作半年计,归去当知难再求。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月夜的宁静与美丽,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句“映月西湖漾鸭头”,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月光下西湖水面波光粼粼,仿佛鸭子的头部在水面上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动的氛围。接着,“堕红飘碧正飞浮”一句,通过“堕红”(落花)和“飘碧”(漂浮在碧绿湖面上的落叶),进一步渲染了季节变换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逢师来自日边路,如我遂归江上州”两句,表达了诗人遇见高人或得到指引后,内心涌动的归隐之意。这里的“日边路”可能象征着通往理想或精神追求的道路,而“江上州”则可能是诗人向往的宁静生活之地。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平静生活的渴望,也蕴含了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思。

接下来,“嵩岭异花开未遍,洛川新燕语方柔”两句,通过对比嵩山的奇异花朵和洛水边新来的燕子的呢喃,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寓意着自然界中生命的多样性和美好。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寄托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最后,“经行须作半年计,归去当知难再求”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慎重考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思考。这两句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启示,即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并非易事,需要充分的准备和深刻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朝代:宋   字:端叔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生辰:1038~1117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题简寂观

先生旧隐在庐山,幽谷千年竹万竿。

偃松拂尽煎茶石,苦笋撑开礼斗坛。

(0)

竹所见梅

岁华冉冉走尘沙,望着家山便仙家。

竹所夜深风戛玉,道人消坐共梅花。

(0)

踏月登山

碧云缥缈月琳琅,更著岩花当户香。

多少风光人不到,主人今夜此山堂。

(0)

枕上二首·其一

勿言暗室暗沉沉,降陟无非上帝临。

瞒得世间人不见,直须瞒得自家心。

(0)

卢滩杂兴五首·其三

道眼昭昭洞九流,此心天地一虚舟。

浮云得失关何事,要识梅亭对柳洲。

(0)

双溪

奔来衮雪夹中洲,声撼危栏趾欲浮。

冷眼青山青不断,狂澜千古自争流。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