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华冉冉走尘沙,望着家山便仙家。
竹所夜深风戛玉,道人消坐共梅花。
岁华冉冉走尘沙,望着家山便仙家。
竹所夜深风戛玉,道人消坐共梅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岁月匆匆的尘世中,内心向往着超脱与宁静。"岁华冉冉走尘沙"一句,通过"岁华"和"尘沙"的意象,展现出时光流逝之快和世事如梦的感触。诗人遥望家乡,仿佛看到了仙境般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和隐逸生活的深深眷恋。
"望着家山便仙家"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向往,将家山比作神仙居所,流露出诗人对清静无为生活的向往之情。接下来的两句"竹所夜深风戛玉,道人消坐共梅花"则转向了具体的场景:夜晚在竹林深处,清风吹过,如同玉佩相击,声音悦耳;诗人静静地坐着,与梅花相伴,享受这份宁静与高洁。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雅,与道人的形象相得益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亲近,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
三岁莲华幕,何曾仕者同。
开墙通野客,分树借江鸿。
与世如无味,于民自有功。
神仙今已近,不畏引帆风。
清事贫人占,斯言恐是虚。
与花方作谱,为米又持书。
时节寒相近,山林拙未除。
西江波浪急,送子一愁予。
神禹宏疏凿,流传山海经。
披览未为足,时骑李白鲸。
是日轻飙起,翛然天籁鸣。
孤峰带江浙,突兀地轴横。
振衣履绝顶,盘踞雄殿亭。
群峰百里外,拱护赖众星。
乃信王气钟,根深奕叶生。
厥后卧薪者,会稽栖复兴。
此义久懵懵,寂寞羞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