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照妾影,濑水照妾心。
妾心与濑水,皎洁安可侵。
阅世有漂母,乃受楚王金。
妾心独分明,安肯托苔岑。
同此进一饭,今昔殊知音。
千金结祠宇,何如濑水深。
明镜照妾影,濑水照妾心。
妾心与濑水,皎洁安可侵。
阅世有漂母,乃受楚王金。
妾心独分明,安肯托苔岑。
同此进一饭,今昔殊知音。
千金结祠宇,何如濑水深。
这首诗以明镜和濑水为喻,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纯洁心灵的追求与坚守。首句“明镜照妾影”以明镜自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明与纯净,通过镜子映照出自己的形象,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接着,“濑水照妾心”进一步深化这一意象,将内心比作流动的濑水,暗示情感的细腻与变化,同时也强调了内心世界的清澈与自由。
“妾心与濑水,皎洁安可侵”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纯洁的坚持,即使外界环境如何变迁,内心的纯净与明亮也不会受到侵蚀。这种坚定的信念,如同濑水一般,无论经历多少风浪,依然保持其清澈的本质。
接下来,诗人通过历史典故“阅世有漂母,乃受楚王金”,引入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漂母的故事寓意着不慕富贵、坚守本心的价值观。诗人以此为参照,表达了自己对纯洁之心的坚守,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名利所惑。
“妾心独分明,安肯托苔岑”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独立与坚定,不愿意将自己的心灵寄托于外在的物质或虚名之上,而是选择坚守自我,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独立。
最后,“同此进一饭,今昔殊知音”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的理解与期待,认为真正的知音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精神上的共鸣与理解。通过“千金结祠宇,何如濑水深”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宁愿拥有像濑水一样深邃而纯净的精神世界,也不愿追求表面的财富与地位,体现了对精神价值的深刻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明镜、濑水、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深刻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纯洁心灵的执着追求和对精神价值的深刻理解。
曾醉笙歌日正迟,醉中相送易前期。
橘花满地人亡后,菰叶连天雁过时。
琴倚旧窗尘漠漠,剑埋新冢草离离。
河桥酒熟平生事,更向东流奠一卮。
琴清诗思劳,更欲学龙韬。
王粲暂停笔,吕虔初佩刀。
夜吟关月静,秋望塞云高。
去去从军乐,雕飞代马豪。
恨与前欢隔,愁因此会同。
迹高芸阁吏,名散雪楼翁。
城闭三秋雨,帆飞一夜风。
酒醒鲈鲙美,应在竟陵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