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峰无近远,若与野人期。
未改高寒色,青青又一时。
后来花在眼,昨夜雪添池。
拟着泉边屋,从今插短篱。
诸峰无近远,若与野人期。
未改高寒色,青青又一时。
后来花在眼,昨夜雪添池。
拟着泉边屋,从今插短篱。
这首《春山》由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描绘了春天山中景色的细腻与生机。
首句“诸峰无近远”,以“无近远”三字,展现出山峰连绵不绝的壮丽景象,仿佛无论站在何处,四周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没有明显的界限。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真实描绘,也暗含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追求。
接着,“若与野人期”,诗人似乎在与山中的隐士或自然界的生灵相约,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的氛围。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未改高寒色,青青又一时”,描述了春天来临时,山色依旧保持着冬日的高寒之色,但在这片青翠之中,透露出新生的气息。这里的“青青”不仅指山色的青绿,更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的萌发。
“后来花在眼,昨夜雪添池”,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动态美。花儿在一夜之间绽放,仿佛是大自然的魔术师,将冬天的雪化为滋养生命的甘露,滋润了池塘,也为山间增添了色彩。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雪与花、冬与春进行对比,突出了季节更替的鲜明特点。
最后,“拟着泉边屋,从今插短篱”,表达了诗人想要在山泉旁建造居所,过上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的愿望。这不仅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也是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通过“拟着”和“从今”这样的词语,诗人将这种愿望具象化,让人感受到他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整体而言,《春山》一诗通过对春天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我生无所嗜,唯嗜酒与诗。
一日舍此心肠悲,名存贵大不辄思。
甑空釜冷不俛眉,妻孥冻饥数恚之。
但自吟醉与世违,此外万事皆莫知。
王公谒请众去早,既衰愈懒身到迟。
日高倦仆颜色沮,况骑瘦马两耳垂。
厌此劳苦不喜出,唯有文字时能为。
诸公尚恐竭智虑,勤勤劝饮莫我卑。
再拜受公言,窃意公矫时。只爱诗,谓余痴。
东梁如印蚕,西梁如游鱼。
二山夹大江,早暮潮吸嘘。
解舟辞姑熟,速欲还吾庐。
风逆未可前,泊浦近烟墟。
波中事网罟,乘月多夜挐。
冰滩聚鸣雁,霜葭正疏疏。
是时昴毕中,旷渺天地虚。
静坐人已眠,我虑久洗如。
自起取美酒,独酌邀蟾蜍。
蟾蜍射白光,入盏亦踌蹰。
醉来不解舞,欲揽常娥袪。
昔对谪仙人,此意复在予。
既醒裂尺素,立作数行书。
寄与青山冢,精灵其有诸。
密雪夜来积,起见万物春。
山川忽改色,草木一以新。
古邑失荒秽,王路覆平均。
从兹庆丰年,蹈咏惭小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