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火云高偃蹇,使君有意怜焦卷。
一封红篆驿金龙,雨气倏随炉燎满。
风师避路雷车鸣,石破天惊檐溜倾。
不知稻本颇苏否,但觉溪声如百霆。
税驾朱幡未云久,造化功成屈伸肘。
我评兹事与天通,知公小试调元手。
清坛深夜宾众真,前驱霓旌后飙轮。
定有灵官识仙伯,报道紫皇思侍臣。
六月火云高偃蹇,使君有意怜焦卷。
一封红篆驿金龙,雨气倏随炉燎满。
风师避路雷车鸣,石破天惊檐溜倾。
不知稻本颇苏否,但觉溪声如百霆。
税驾朱幡未云久,造化功成屈伸肘。
我评兹事与天通,知公小试调元手。
清坛深夜宾众真,前驱霓旌后飙轮。
定有灵官识仙伯,报道紫皇思侍臣。
这首诗描绘了夏季酷暑时节,官员关心民生疾苦,通过斋醮祈雨的情景。首句"六月火云高偃蹇"形象地写出烈日炎炎,云层低垂的景象。"一封红篆驿金龙"象征着官府的文书传递,表达出官员积极采取措施的意愿。接着,"雨气倏随炉燎满"描绘了祈雨仪式中烟雾缭绕,仿佛雨水即将降临的期待。
"风师避路雷车鸣"和"石破天惊檐溜倾"运用夸张手法,渲染出祈雨现场的紧张气氛,暗示神灵的力量。诗人关心的是庄稼是否能得救,"不知稻本颇苏否"流露出对丰收的期盼。
"税驾朱幡未云久,造化功成屈伸肘"暗指祈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耐心等待自然的回应。最后,"我评兹事与天通,知公小试调元手"赞美官员的智慧和对天意的洞察,认为他只是在初步展示自己的才能。
整首诗以斋醮祈雨为背景,表达了对官员仁政和百姓福祉的关注,同时也寓含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公正治理的期许。范成大的诗歌语言生动,情感深沉,展现了宋代士大夫的儒家情怀。
过为世希氏,史牒鲜著名。
孰谓吾之邦,有以至孝称。
想其事双亲,诚恪通神明。
身后一抔土,世犹不敢轻。
乐公诚乐善,记名誓遗氓。
偶读灵禽碑,得之嘉不胜。
吾邦有盛德,岂宜久沉冥。
恨不访遗冢,下拜涕泣零。
又恨失名字,无以附汗青。
自伤无赢赀,傍建旌孝亭。
当使孝者见,事亲坚其诚。
且令顽悖儿,内愧面颊赪。
因兹或改行,为国省繁刑。
徒将拙言句,颂咏播芳馨。
蒿茨莫浪剪,牛羊勿妄登。
过者宜下马,呵护烦山灵。
忆我初仕时,不敢望高位。
但得宰一同,便可行己志。
实惠傥及民,死亦有生气。
况复著阴功,子孙将不坠。
胡为人惮之,百计欲求避。
我闻事无难,辞难岂为义。
世路虽多艰,官途须历试。
是用俾吾儿,往当民社寄。
眷言古括州,山水有佳致。
我尚记昔年,尝为郡守贰。
虽无德在人,人亦安平易。
百里闻汝来,想见多忻慰。
要当尽此心,有以塞其意。
诚能使吏民,自此知怀畏。
家家各安居,人人共称治。
纵或罹谤伤,固自有公议。
有如汝所存,俯仰似无愧。
功名馀事耳,何必成与遂。
年来我挂冠,方得闲中味。
无乃逼桑榆,七十仍有二。
知复几何时,得见汝娱侍。
虽幸枕湖山,已辟幽栖地。
有诗谁伴吟,有酒谁同醉。
正欲汝相随,俄然又相离。
会须早归来,日作斑衣戏。
个中有真乐,岂必三旌贲。
《送津儿之官丽水》【宋·吴芾】忆我初仕时,不敢望高位。但得宰一同,便可行己志。实惠傥及民,死亦有生气。况复著阴功,子孙将不坠。胡为人惮之,百计欲求避。我闻事无难,辞难岂为义。世路虽多艰,官途须历试。是用俾吾儿,往当民社寄。眷言古括州,山水有佳致。我尚记昔年,尝为郡守贰。虽无德在人,人亦安平易。百里闻汝来,想见多忻慰。要当尽此心,有以塞其意。诚能使吏民,自此知怀畏。家家各安居,人人共称治。纵或罹谤伤,固自有公议。有如汝所存,俯仰似无愧。功名馀事耳,何必成与遂。年来我挂冠,方得闲中味。无乃逼桑榆,七十仍有二。知复几何时,得见汝娱侍。虽幸枕湖山,已辟幽栖地。有诗谁伴吟,有酒谁同醉。正欲汝相随,俄然又相离。会须早归来,日作斑衣戏。个中有真乐,岂必三旌贲。
https://shici.929r.com/shici/3WxZ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