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夜西风声势狂,晓来人说是重阳。
如何气候迟时令?菊满篱边不放香。
彻夜西风声势狂,晓来人说是重阳。
如何气候迟时令?菊满篱边不放香。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重阳节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变换与自然界的微妙互动。
首句“彻夜西风声势狂”,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形象,勾勒出秋夜西风呼啸、气势汹汹的场景,营造了一种肃杀而壮阔的氛围。次句“晓来人说是重阳”,则将时间推进至清晨,人们开始谈论今日是重阳节,引出了节日的主题。
接下来,“如何气候迟时令?”一句,诗人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季节变化迟缓的感慨,流露出一丝无奈与思考。最后,“菊满篱边不放香”描绘了菊花满布篱笆却未散发香气的景象,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暗含了诗人对时节错乱、万物生长不顺的忧虑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敏感观察与深刻思考,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独特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问谁家、吹箫深处,锦丝袅就连理。
十分崖蜜三分脆,更胜枣儿堪嗜。长安市。
喜今夕同探、官茧灯檠底。君须尝此。
是元日膏饧,都城风俗,卖取胶牙齿。
还停箸,忽忆西京杂记。娙娥别样新制。
白头宫监传遗样,曾识开元妃子。形虽似。
空夜雨昭阳、不见红尘荔。关卿何事。
但肠断东风,灞桥杨柳,愁看游丝细。
今日华筵,珠帘深处,唤出苗哥。
看头角硗硗,宛然玉粒,双眸炯炯,秀似琼禾。
花帽荷衣,深躬浅喏,年少偏生礼数多。
问其岁,是卯君诞降,月窟婆娑。岂惟字识之无。
便好应朝廷童子科。
算唐室校书,八龄刘晏,秦家相国,十二甘罗。
第五之名,何如第九,笑问先生喜若何。
先生笑,谓诸君醉矣,为我高歌。
漫寻尔雅。见介士横行,郭索盈野。
最爱绀甲青匡,金膏雪炙。
吴江公子肠应断,甚西风、酒旗潇洒。
相逢何处,沙汀渔火,村庄茅舍。记卓女、长卿初嫁。
为彭越低眉,停箸不下。我亦蝤蛑,暗想妆台愁把。
香橙手劈吴盐细,欲持螯、谁传杯斝。
霜华满地,黄花已老,玉人去也。
抛官去,乞得小山居。偃仰此生馀。
何用食为十斛麦,未之学也五车书。
时还读,亦已种,则何如。待讨个、渔童名便了。
再配个、樵青名大好。赛赤脚,胜长须。
奴更养奴千树橘,婢还钓婢百头鱼。
挈山妻,同稚子,且相于。
帝里又惊斟岁酒。世事浮云空白首。
庭前历落拥冰霜,江头寂寞舒梅柳。东风何太陡。
京尘虚负渔樵耦。剪灯红且倾柏叶,莫问经纶手。
六街爆竹喧阗久。轻暖轻寒门闭后。
丽谯已听漏声频,绮窗赋得椒花否。春光来户牖。
明朝可保朱颜旧。谢东君,一年尽也,此夕拼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