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波光倒晚苍,一梭摇曳水中央。
数行烟柳迎归棹,几片风帆带夕阳。
夹岸枝头喧鸟鹊,横桥渡口睡鸳鸯。
通津利济虽云古,惟有年来海不扬。
山色波光倒晚苍,一梭摇曳水中央。
数行烟柳迎归棹,几片风帆带夕阳。
夹岸枝头喧鸟鹊,横桥渡口睡鸳鸯。
通津利济虽云古,惟有年来海不扬。
这首《增江晚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江边黄昏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生活之趣巧妙融合。
首句“山色波光倒晚苍”,开篇即展现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山色与波光在傍晚时分交织成苍茫的景象,为整幅画面奠定了基调。接着,“一梭摇曳水中央”描绘了舟行水上的情景,舟影在水中轻轻摇曳,增添了几分动态美。
“数行烟柳迎归棹,几片风帆带夕阳”两句,通过“烟柳”和“风帆”的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暗示了人们的生活状态。烟柳轻拂,仿佛在欢迎归来的船只;风帆载着夕阳,象征着一天劳作后的宁静与满足。
“夹岸枝头喧鸟鹊,横桥渡口睡鸳鸯”进一步丰富了画面,鸟鹊在枝头欢鸣,鸳鸯在渡口休息,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
最后,“通津利济虽云古,惟有年来海不扬”两句,诗人借对渡口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尽管渡口历史悠久,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但海面却始终平静,暗含对社会安定、人民生活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增江晚渡》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历史和未来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骊颔不探珠,空拳不搏虎。
如何张子房,愤激不返顾。
危哉博浪椎,幸脱秦刀俎。
鬼神发素书,授以圯桥父。
六韬运奇筹,亡秦而蹙楚。
区区一片心,侯封非所慕。
长谢隆准公,终逐赤松去。
千载迹未陈,经行景高矩。
坠危意几疲,遘奇情乍适。
所遘非一态,风日饶异色。
登陟未忍竟,徬徨坐水石。
冥搜意转增,乃穷神怪极。
木末度孤亭,穿云及山眷。
蒙泉有妙理,泠泠分崖滴。
万丈长虹垂,阴岩寒气逼。
穴石流逾驶,泛觞界为席。
念奢希遍收,耳目时若失。
彼美应有托,予来乃无得。
日夕逐侣归,徘徊意不释。
戴子含芳姿,婉彼幽兰质。
采在水一方,晤言结同室。
习习惠风扬,美誉云端溢。
荣华岂不好,而乃耽著述。
伸纸弄柔翰,冥心如有失。
古道当告谁,徬徨求侣匹。
去去东流水,杳杳西倾日。
努力振斯文,贻彼后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