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危意几疲,遘奇情乍适。
所遘非一态,风日饶异色。
登陟未忍竟,徬徨坐水石。
冥搜意转增,乃穷神怪极。
木末度孤亭,穿云及山眷。
蒙泉有妙理,泠泠分崖滴。
万丈长虹垂,阴岩寒气逼。
穴石流逾驶,泛觞界为席。
念奢希遍收,耳目时若失。
彼美应有托,予来乃无得。
日夕逐侣归,徘徊意不释。
坠危意几疲,遘奇情乍适。
所遘非一态,风日饶异色。
登陟未忍竟,徬徨坐水石。
冥搜意转增,乃穷神怪极。
木末度孤亭,穿云及山眷。
蒙泉有妙理,泠泠分崖滴。
万丈长虹垂,阴岩寒气逼。
穴石流逾驶,泛觞界为席。
念奢希遍收,耳目时若失。
彼美应有托,予来乃无得。
日夕逐侣归,徘徊意不释。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白云洞的游览体验,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感悟。
首句“坠危意几疲”,表达了作者在攀登险峻之地时的疲惫感,但随后“遘奇情乍适”则转折出意外的惊喜,情感由疲惫转为愉悦。接下来的几句“所遘非一态,风日饶异色”,描述了白云洞周围景色的多变与独特,无论是风的轻拂还是阳光的变幻,都让人心旷神怡。
“登陟未忍竟,徬徨坐水石”,写出了作者在美景面前流连忘返的情景,即使脚步已至山顶,仍不愿离去,选择坐在水边石头上继续欣赏。接着,“冥搜意转增,乃穷神怪极”,进一步强调了探索自然之美的乐趣,似乎在追求某种神秘的力量或真理。
“木末度孤亭,穿云及山眷”,描绘了穿过树林,到达一座孤亭,然后穿越云层,俯瞰山峦的壮丽景象。而“蒙泉有妙理,泠泠分崖滴”,则是对泉水的赞美,它仿佛蕴含着宇宙的奥秘,从悬崖上潺潺流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万丈长虹垂,阴岩寒气逼”,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瀑布的壮观和山岩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穴石流逾驶,泛觞界为席”,描述了水流在岩石缝隙中快速流动,如同在岩石上铺开的酒席,充满生机与活力。
“念奢希遍收,耳目时若失”,表达了作者在如此美景面前,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甚至有时会感到自己的感官被深深吸引,难以自拔。最后,“彼美应有托,予来乃无得”,感慨于美景背后可能隐藏的意义或象征,而自己却未能完全领悟,留下了一丝遗憾。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云洞的自然风光,以及作者在此地的心灵之旅,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深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