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合动山间兴,吾恨衰迟学谢安。
纳屐操筇那有限,吹云落雨漫无端。
先凭报信春枝破,预想分题雪屋寒。
林下不谙人世苦,笑将霜鬓与君看。
上人合动山间兴,吾恨衰迟学谢安。
纳屐操筇那有限,吹云落雨漫无端。
先凭报信春枝破,预想分题雪屋寒。
林下不谙人世苦,笑将霜鬓与君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名为《约僧宿北山庵先寄平甫》。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邀约和对自然美景的享受,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
"上人合动山间兴,吾恨衰迟学谢安"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于高僧隐居山林、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共鸣,而自己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追随,学习古代隐逸谢安的境界,表达了一种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自我能力不足的遗憾。
"纳屐操筇那有限,吹云落雨漫无端"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一些日常活动,如采药、割草等,但这些行为都带有一种随性自然的态度,不受世俗规则的约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追求。
"先凭报信春枝破,预想分题雪屋寒"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春天树枝回绿是自然界更新换代的象征,而雪屋则代表着冬日的宁静与寂寞。诗人通过这两种自然景象,传递出对友情深厚的祝愿和对未来生活美好的展望。
"林下不谙人世苦,笑将霜鬓与君看"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山中远离尘嚣,与友人共享宁静时光,不再了解或关心世间的苦恼,反而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甚至能以欢笑来接受时间给予的折磨(霜鬓即白发),这是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友情的一种深刻体验和认知。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追求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世界。
百里苍山深,地高无畏暑。
当时移天仗,岩谷化玄圃。
隋唐迭废兴,俯仰成今古。
行人过故宫,马蹄踏柱础。
尚馀粉皮松,野老谈女武。
玉龙拿层崖,直立啸风雨。
最爱醴泉碑,伯仲厕虞褚。
石本遍天下,墨薮刈其楚。
年时北风恶,淫火焚邑聚。
披榛拾瓦砾,周岁何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