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灊楼幸久留,乾坤谈罢论雎鸠。
它时已恨相从少,此日能忘共学不。
南去溪山随梦断,北来身世若云浮。
行藏愿与君同道,祇恐蹉跎我独羞。
忆昨灊楼幸久留,乾坤谈罢论雎鸠。
它时已恨相从少,此日能忘共学不。
南去溪山随梦断,北来身世若云浮。
行藏愿与君同道,祇恐蹉跎我独羞。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朱明之的作品,名为《因忆灊楼读书之乐呈介甫》。诗中表达了对过去在灊楼与友人共同研读经典、享受学术交流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共济世道的愿望。
诗首两句“忆昨灊楼幸久留,乾坤谈罢论雎鸠。”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在灊楼停留的愉悦记忆,那些关于天地万物和古籍经典的深入讨论,显露出诗人对学问的渴望与热爱。
接着,“它时已恨相从少,此日能忘共学不。”表达了当时虽有遗憾但现在能够释然的复杂情感。诗人在过去可能感到与朋友共同学习的时间太短,但到了今天,已经能够放下这种遗憾,接受现实。
“南去溪山随梦断,北来身世若云浮。”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变迁和对生活态度的变化。溪山美景如同梦境般消逝,而现实生活则像浮动的云朵一样不定。
最后,“行藏愿与君同道,祇恐蹉跎我独羞。”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同追求学问和修养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可能因为懒惰而落后于他人的担忧。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而且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未来共同进步的期许。
百年天地真如寄,达士千秋名自异。
与时用舍有机衡,过眼浮云等游戏。
黄公岳岳立先朝,直道不逢真宰忌。
玉殿传胪简在心,词场掉鞅如丝辔。
六卿掌礼协神人,九重入告回天地。
和羹鼎鼐到何难,脱屐山林归若弃。
祖道争看少傅疏,徵书屡召山人泌。
退身所幸属时平,遗荣岂必须年至。
家似金张七叶貂,姓同黄绮商山四。
绘工初写颊边毛,诗笔自抽囊底智。
仙姿道骨落丹青,铁画银钩传指臂。
先正风流渺莫攀,后生愿睹何由觊。
文孙相遇五羊城,开函使我生遐思。
章服如瞻汉代仪,纪年尚识神皇字。
满前光霁蔼可亲,纸上须眉殁犹视。
别写持竿著鹿冠,想见当年好幽致。
尹生公后百馀年,不偶于时甘弃置。
江海难消涕泪痕,斗牛自掩干将气。
皓首无从博酒温,终身已分餐菱芰。
不敢披公第一图,愿与别图居第二。
《为黄驭远题其祖黄文简公画像次其自题元韵》【明·陈恭尹】百年天地真如寄,达士千秋名自异。与时用舍有机衡,过眼浮云等游戏。黄公岳岳立先朝,直道不逢真宰忌。玉殿传胪简在心,词场掉鞅如丝辔。六卿掌礼协神人,九重入告回天地。和羹鼎鼐到何难,脱屐山林归若弃。祖道争看少傅疏,徵书屡召山人泌。退身所幸属时平,遗荣岂必须年至。家似金张七叶貂,姓同黄绮商山四。绘工初写颊边毛,诗笔自抽囊底智。仙姿道骨落丹青,铁画银钩传指臂。先正风流渺莫攀,后生愿睹何由觊。文孙相遇五羊城,开函使我生遐思。章服如瞻汉代仪,纪年尚识神皇字。满前光霁蔼可亲,纸上须眉殁犹视。别写持竿著鹿冠,想见当年好幽致。尹生公后百馀年,不偶于时甘弃置。江海难消涕泪痕,斗牛自掩干将气。皓首无从博酒温,终身已分餐菱芰。不敢披公第一图,愿与别图居第二。
https://shici.929r.com/shici/r6M9aqT.html
闻道岂必早,立德苦不固。
嗟余困蒙弱,老大犹未树。
五十不称夭,蹉跎已中路。
逝者诚已矣,来兹可无惧。
先民诏遗矩,乃在行其素。
外物焉足希,澄心任所遇。
每戒出位思,恒存周身虑。
毋曰独居暗,几微渐成著。
毋曰戏谑小,君子有常度。
穴防终以决,往水不返溯。
庶几日三复,反躬永无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