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不扬波已十春,时来西北又边尘。
凭君下笔开生面,借取淩烟阁上人。
海不扬波已十春,时来西北又边尘。
凭君下笔开生面,借取淩烟阁上人。
这首诗《赠顾六纪(其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描绘了海面平静已有十年,但边疆战事再起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顾六纪的期许与鼓励。诗的前两句“海不扬波已十春,时来西北又边尘”以海面的平静与边疆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和平与战争的交替。后两句“凭君下笔开生面,借取淩烟阁上人”则寄寓了对顾六纪文采飞扬、能够开创崭新气象的期待,同时也暗含了希望他能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一样,留下不朽的功绩。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体现了陈恭尹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国家安定的渴望。
一点灵犀,无有人知,荧荧到今。
在若耶溪畔,浣纱曾捧;上阳宫内,欲锁难禁。
才寄双眉,又拈三指,好向风流谱上寻。
黄昏后,看篆香成字,吹玉传音。花间重掩罗襟。
恐未许游蜂试浅深。怕长卿膝上,瑶琴巧拨;
虎头画里,棘刺轻针。
笑靥将来,眼波递出,珍重相思一寸金。
分明处,在丁香舌上,细语微吟。
玉人栀貌堪怜,晓妆一洗铅华尽。
此花应是,菊分颜色,梅分风韵。
萼点驼酥,口攒金磬,心凝檀粉。
甚女贞染就,仙女绝胜,蜂儿童,鹅儿嫩。
说与玉龙莫品,怕宫波、一般流浪。
故人堪寄,折枝代取,江南春信。
沉水全熏,檗丝密缀,额黄深晕。
乍燕姬未识,是花是蜡,笑偎人问。
消磨九日,算年年、惟有黄花白酒。
把酒簪花能有几,七十光阴回首。
人寿难期,酒杯有限,花色应如旧。
花秾酒酽,问君著甚消受。
彭泽千古英魂,有花能折,有酒能倾否。
万事悠悠输一醉,花酒休教离手。
明日西风,阑珊酒尽,憔悴花枝瘦。
酒肠花眼,正宜年少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