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辛亥七夕末伏》
《辛亥七夕末伏》全文
宋 / 韩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二七今同末伏辰,初秋时候暑微熏。

星桥旧说通灵匹,剑肉何人遗细君。

莹席冰寒心共爽,噪风蝉急耳欣闻。

郢中新曲高难和,唯付珠喉任遏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辛亥年七夕节末伏时分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初秋时节的微妙变化与自然景象。

首联“二七今同末伏辰,初秋时候暑微熏”,点明了时间背景,即七夕节与末伏的交汇时刻,初秋的暑气已渐渐消散,透露出一丝凉意。这里通过“暑微熏”三字,既描绘了天气由热转凉的过程,也暗示了七夕之夜特有的清凉氛围。

颔联“星桥旧说通灵匹,剑肉何人遗细君”,借用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将星桥比喻为连接两人的桥梁,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祝愿。同时,“剑肉”一词则引申出对忠诚与牺牲的思考,暗含着对爱情中付出与坚持的赞美。

颈联“莹席冰寒心共爽,噪风蝉急耳欣闻”,进一步描绘了初秋夜晚的宁静与凉爽,席上如冰般清冷,心灵也随之清爽。蝉鸣声在耳边响起,虽是嘈杂,却让人心生欢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悟。

尾联“郢中新曲高难和,唯付珠喉任遏云”,以郢中(古代楚国都城)新曲比喻高雅的艺术作品,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如同珠玉般清脆,能够超越云霄,传达出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与梦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七夕节末伏时分的自然景观、神话传说以及艺术创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韩琦

韩琦
朝代:宋   字:稚圭   籍贯:相州安阳(今属河南)   生辰:1008—1075年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题大禹庙

夏后南巡地,登临一慨然。

卑宫今造寺,菲饮孰名泉。

古道知难复,人情信误传。

不随时俗改,惟有旧山川。

(0)

送僧惠日归蟠龙山

宴坐团蒲稳,何缘有此行。

理元无作止,事亦要经营。

鹤锡寻归路,龙宫出化城。

更于文字外,会取法无生。

(0)

凶年慨然叹久生成赘因以长句述此意

频岁田家苦旱蝗,剧思小稔活丁黄。

稻粳久渴三秋雨,菽麦俄经一夜霜。

未保沟中无殍死,已闻道上有流亡。

白头屏处山林下,只怕群偷惯夺攘。

(0)

题杨解元寿萱堂二首·其二

冬夏勤温凊,晨昏洁膳羞。

堂中人不老,庭下草忘忧。

(0)

梅花·其一

园林都未觉春风,蓓蕾枝头茁小红。

要识十分清绝处,暗香疏影月明中。

(0)

山行二绝·其一

路回秾绿屡低盖,风定落红时点衣。

行李驰驱无暇日,客情乡思两依依。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