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
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
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
馀流滑无声,快泻双石谼。
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
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
愿随琴高生,脚踏赤鱼军公。
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
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
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
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
馀流滑无声,快泻双石谼。
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
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
愿随琴高生,脚踏赤鱼军公。
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画面。"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两句设置了整首诗的意境,一个是太阳从高大的岩石间落下的景象,另一个则是深谷中传来的萧瑟之声,这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为读者构建了一种既壮观又略带忧郁的情绪。
接着"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描写了水流冲破坚硬的岩石,形成壮阔的峡谷,宛如两条白色的龙在空中飞舞,这一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则是对水流激荡、波涛汹涌的描述,其中还夹带着霜雪,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古潭在这里象征了历史的悠久与深邃。
"馀流滑无声,快泻双石谼"中,水流变得温和而不再吵闹,但依然迅猛地从两块岩石间流过,这种对比强化了景物的多样性和动态感。
诗人在此环境中产生了留恋之情,以"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片美丽风光的眷恋,以及愿意随着夜晚升起的明月,一同踏上那高耸的桥梁。
最后两句"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愿随琴高生,脚踏赤鱼鳞军公。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够像琴高生那样逍遥自在,脚踏云端,手执仙草,纵身一跃,进入那清澈见底的水中。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与理想的表达,展现了作者苏轼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三代不相复,古礼杂秦仪。
皇帝欲自贵,稷嗣诚先知。
置酒长乐宫,欢哗孰敢施。
诸生服其圣,希世惟委蛇。
儒者可守成,此言亦庶几。
何殊蓄俳优,面谀良可悲。
两生恶污我,自谓不忍为。
各行其是尔,史迁烦微辞。
平生纵眼殊有力,超海穿山随所击。
目光注射遂无坚,何物相遮笑墙壁。
去年连城千万峰,溃围为我皆辟易。
龙州荡荡势稍平,倚遍危楼终不适。
西厅双窗聊一放,百里云烟收咫尺。
祇今边帅用诗人,端遣书生来岸帻。
欲凭秀句洗瘴疠,复恃丰年抛剑戟。
种梅幽事春后情,养鸭閒塘雨馀碧。
沈吟远意当语谁,的的飞鸿黯将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