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河东时,使往定襄里。
定襄诸小儿,争讼纷城市。
长老莫敢言,太守不能理。
谤书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牵引肆中翁,追呼田家子。
我来折此狱,五听辨疑似。
小大必以情,未尝施鞭箠。
是时三月暮,遍野农桑起。
里巷鸣春鸠,田园引流水。
此乡多杂俗,戎夏殊音旨。
顾问边塞人,劳情曷云已。
我在河东时,使往定襄里。
定襄诸小儿,争讼纷城市。
长老莫敢言,太守不能理。
谤书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牵引肆中翁,追呼田家子。
我来折此狱,五听辨疑似。
小大必以情,未尝施鞭箠。
是时三月暮,遍野农桑起。
里巷鸣春鸠,田园引流水。
此乡多杂俗,戎夏殊音旨。
顾问边塞人,劳情曷云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担任地方官职时,处理一桩复杂案件的情景。开篇便以"我在河东时,使往定襄里"设立背景,从而引出定襄地区的混乱局面,诸多小儿争吵不息,长者也不敢言语,而地方官员也无法妥善处理。此情此景,展现了社会动荡不安和法律秩序紊乱的状态。
接着,"谤书盈几案,文墨相填委"一句,通过堆积如山的诉讼文件和使用大量的文墨来形象地描绘出当时官司的繁忙与混乱。诗人随后牵引老翁,追问田家子弟,以求案件真相,并最终以智慧和情感折断了这桩难题。
"小大必以情,未尝施鞭箠"表明诗人在处理案件时,不仅凭借法律条文,更注重个体情理和公平正义。这种以情制法的做法,体现出诗人的仁慈与智慧。
至于最后四句,"是时三月暮,遍野农桑起。里巷鸣春鸠,田园引流水。此乡多杂俗,戎夏殊音旨。顾问边塞人,劳情曷云已",诗人通过对当时自然景象的描绘,如三月末的农桑忙碌、里巷中春鸠的鸣叫以及田园间流水的声音等,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画面。然而,这种平和景象与"此乡多杂俗,戎夏殊音旨"相对比,更凸显了地方社会的复杂性。而末句"顾问边塞人,劳情曷云已"则是诗人询问边疆之人,对于这份为官之累,内心是否已经感到疲惫不堪。
整首诗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自身处理案件过程中的智慧与情感,展现了作者作为一名地方官员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个人的人文关怀。
东方有佳士,寅宾宅嵎夷。
晨光启蒙昧,万象含清辉。
间关林中鸟,时复翔高枚。
忽闻丁丁声,和鸣应雄雌。
归去日将夕,聊以备晨炊。
富贵非吾愿,神仙不可期。
陶然醉春酒,细和伐木诗。
此中有真意,欲赋难为词。
晓露滋瑶草,东风绽碧桃。
致君有公辈,行乐属吾曹。
恍惚游三岛,凄迷叹二毛。
山深人自寂,市远性俱逃。
占断壶中景,真成世上豪。
水清山涧浅,苔古石床高。
白鹤呼为仆,春云剪作袍。
路迂三屈曲,乐奏八琅璈。
仙境频年乐,尘寰尽日劳。
独怜扬子宅,白首续离骚。
长安道上春来早,梁苑梨花啼小鸟。
小鸟啾啾不住声,满地落花春已老。
可怜游子客辽西,昨日书来不敢啼。
章台杨柳空摇翠,几阵东风叶尽低。
东风独吹杨柳树,撩乱飞花不知处。
花作浮萍逐浪漂,渭水秦川向东注。
渭城楼阁盛繁华,斗鸡走马足豪奢。
朝持金弹游戚里,夜抱閒花醉酒家。
酒家银烛照歌舞,来报城头起更鼓。
娟娟明月悬青天,岂识深闺别离苦。
别离有恨将奈何,笑颜不及愁颜多。
一曲琵琶两行泪,背看灯影颦双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