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相送浙河滨,又向苕溪住几春。
雨路远来应跋涉,雪眉闻说尚精神。
山城风物非他日,诗社交朋不数人。
略遣后生识前辈,挥犀为洗庾郎尘。
扁舟相送浙河滨,又向苕溪住几春。
雨路远来应跋涉,雪眉闻说尚精神。
山城风物非他日,诗社交朋不数人。
略遣后生识前辈,挥犀为洗庾郎尘。
此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送别场景,浙河滨头相送之情,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隐逸山林的生活态度。"又向苕溪住几春"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留连。
"雨路远来应跋涉"一句,显示了友人的不懈追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而"雪眉闻说尚精神"则更进一步描绘了一位老者依然充满活力、精神矍铄的形象。
"山城风物非他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诗社交朋不数人"则展示了诗人对于文学社群的参与和小范围内的深厚情谊。
最后两句"略遣后生识前辈,挥犀为洗庾郎尘"中,“略遣后生”意味着诗人希望后来者能够了解和认识前人的功绩和精神,而“挥犀为洗庾郎尘”则是通过清洗古代文学家(如杜甫、苏轼等)的作品,去除其中的陈旧之气,以此致敬。
整首诗语言自然流畅,情感真挚,透露出诗人对于友谊、自然和文学传承的深厚情怀。
万山欲驾云飞去,风雨江声挟东注。
波翻雨横客登楼,天地浑茫不知处。
藤厓高下县太阴,霾雾冥濛露江树。
飒飒风漂劲柯动,急雨小停江浪涌。
低昂㠀溆数舟行,寂寞鱼龙暮天恐。
楚江晴甸亦苍茫,况值萧条风雨凉。
山鬼含睇帝子怨,海洲忽近吴天荒。
破墨氤氲载元气,胸前突出山川势。
不须惨淡拟形模,元是分明出层次。
君不见阿章早许元晖继,《楚山》已进先皇秘。
此图卷末复题诗,南朝又见颠翁字。
父子峥嵘书画学,江山慨叹迁移事。
五百年来江自流,江城余亦澹淹留。
借来宝墨流虹卷,且慰无憀风雨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