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精研久,雠书眼独明。
心虚同竹素,颜晕似鲂赪。
秩秩声容显,粼粼石骨呈。
勤劳忘昼夜,摆脱万缘清。
小学精研久,雠书眼独明。
心虚同竹素,颜晕似鲂赪。
秩秩声容显,粼粼石骨呈。
勤劳忘昼夜,摆脱万缘清。
此诗《消寒五集》中的一篇,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祝廷华所作,题为“赠夔若先生”,以“清”字为韵脚,表达对夔若先生勤勉治学、心性高洁的赞美与敬意。
首句“小学精研久”,点明夔若先生在基础学问上潜心研究已久,奠定其深厚学识的基础。次句“雠书眼独明”,赞扬其在阅读校对书籍时,眼光独到,能洞察细微之处,显示其学术敏锐度和严谨态度。
“心虚同竹素,颜晕似鲂赪”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夔若先生的心境比作竹子般空灵纯净,面容泛红如鲂鱼之赤,形象地描绘出其内在的高雅气质与外在的健康活力。
“秩秩声容显,粼粼石骨呈”进一步赞美夔若先生的言行举止显露出的秩序之美,以及其内在坚毅的品格如同清澈见底的石头一般,展现出其人格的高尚与坚定。
最后,“勤劳忘昼夜,摆脱万缘清”总结了夔若先生的治学精神,无论日夜,他都沉浸在学问之中,忘我地追求知识的真谛,同时,他能够超脱世俗杂念,保持心灵的纯净与清明。
整首诗通过对夔若先生勤奋学习、高洁品行的描绘,表达了对其深沉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学者形象的向往与追求。
禄食愧踰量,智困念归愚。
符竹恒为累,幸及引年初。
驱马国西门,初服返田庐。
金闺富才彦,绝足駃高衢。
眷我谢朝迹,冠盖宠归途。
归途岂不荣,顾瞻亦踟蹰。
煌煌丹山凤,览德萃清都。
行人得栖止,老鹤青天孤。
石楼俯清伊,旁有野人居。
傥逢经过便,山水足相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