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在青天,照见地上影。
城荒鼓角悲,露重衣裳冷。
草砌蛩乱呼,松巢鹤频警。
徘徊复彷徨,发我心内省。
白月在青天,照见地上影。
城荒鼓角悲,露重衣裳冷。
草砌蛩乱呼,松巢鹤频警。
徘徊复彷徨,发我心内省。
此诗描绘了一幅月下独自漫步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下世界的静谧与深邃。首句“白月在青天,照见地上影”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月夜的景象,月光如洗,清冷而明亮,映照出地面的影子,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接着,“城荒鼓角悲,露重衣裳冷”两句,诗人将视线从天空转向地面,荒废的城池中传来凄凉的鼓角声,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无情。同时,露水的沉重使得衣裳也显得格外寒冷,这种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寂寞的情绪。
“草砌蛩乱呼,松巢鹤频警”则将视角转向自然界的生物,蟋蟀在草丛中乱叫,松树上的鹤频繁发出警觉的声音。这些生动的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暗示着自然界的生命力与诗人内心的敏感与警醒。
最后,“徘徊复彷徨,发我心内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月光的照耀下,他不断地在原地徘徊,内心充满了思考与反省。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感慨,更是对自己心灵深处的探索与追问。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细节描写,展现了月夜下的宁静与孤寂,以及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内在的自我反思,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路公廊庙器,特达莹圭璋。
学道出邹鲁,雕文陋班扬。
举政必王道,岂随俗士行。
手挈万黔首,盎然履虞唐。
初提北门钥,燕冀尘不扬。
再拥南邓麾,按堵清四疆。
天子爱雄才,三命迁晋阳。
譬如大旱雨,所至民悦康。
韩范在边重,何如立朝堂。
谋国有深意,中外非公量。
薛子蚤登朝,吐辞惊众人。
蛾眉遭众妒,局蹐长不伸。
自从返初服,遂与渔樵邻。
心清故无累,迹远乃遗尘。
开园当近郭,树艺招阳春。
时卉循节改,亲交叙情亲。
列席藉芳草,漉酒脱絺巾。
醉来任聚散,岂复知主宾。
寄言谢当世,结束非吾真。
众人皆弃我,我始有一身。
百年握重宝,何事殉他人。
伊尹乐兼善,引世以自任。
阿衡虽达志,五就亦艰辛。列禦忧五?,老聃西出秦。
放形无何有,混混泯疏亲。
松柏中栋梁,丹雘损其真。朴?山中樗,庶以全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