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鼓声乾揭画梁,綵云擎出柘枝娘。
帘间飞燕时窥影,鉴里惊鸾易断肠。
轻细不妨重晕锦,回旋还恐碎明珰。
杖头白雨催花急,拂散春风两袖香。
腰鼓声乾揭画梁,綵云擎出柘枝娘。
帘间飞燕时窥影,鉴里惊鸾易断肠。
轻细不妨重晕锦,回旋还恐碎明珰。
杖头白雨催花急,拂散春风两袖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生动的柘枝舞表演,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舞者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之美。
首句“腰鼓声乾揭画梁”,以腰鼓的响声震动画梁,营造出热烈的开场氛围,预示着一场精彩表演即将展开。接着,“綵云擎出柘枝娘”一句,将舞者比作被彩云托起的柘枝舞者,形象地描绘了她们轻盈的姿态和高超的技艺。
“帘间飞燕时窥影,鉴里惊鸾易断肠”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舞者在帘间的舞动比作飞燕窥视,以及在镜中的倒影让鸾鸟(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为之动情,表达了对舞者优美身姿的赞叹和深深的情感共鸣。
“轻细不妨重晕锦,回旋还恐碎明珰”则进一步描绘了舞者的动作轻盈而细致,即使在复杂的舞蹈中也能如同织锦般流畅,同时又担心旋转时可能会弄碎佩戴的明珰(一种装饰品),体现了对舞者技艺的精细刻画和对其优雅风度的赞赏。
最后,“杖头白雨催花急,拂散春风两袖香”两句,以“白雨”比喻舞者手中的道具或扇子,随着舞动仿佛带来急促的春雨,催促着花朵开放;而舞者挥袖拂过,不仅带走了冬日的寒意,也留下了淡淡的香气,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柘枝舞表演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舞者高超的技艺、优美的姿态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充满了艺术美感和情感深度。
阴山虏骑喧,上郡羽书繁。
匈奴入边地,将军出塞垣。
奇材募荆楚,善射选楼烦。
朱旗类电扫,玄甲若云屯。
悬师度沙漠,饮马抵河源。
金鼓青天动,风尘白昼昏。
怯夫思勇斗,死士耻生存。
月氏方破灭,日逐尽崩奔。
都护领西域,呼韩守北籓。
当令四荒外,咸知大汉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