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菂销香,红衣落艳。独馀败叶当风飐。
可怜憔悴不禁秋,旧时颜色无人念。
暮霭初横,斜阳半敛。一池碎绿萍飘点。
采莲歌断画桡空,小桥到处柴门掩。
紫菂销香,红衣落艳。独馀败叶当风飐。
可怜憔悴不禁秋,旧时颜色无人念。
暮霭初横,斜阳半敛。一池碎绿萍飘点。
采莲歌断画桡空,小桥到处柴门掩。
这首《踏莎行·枯荷》描绘了一幅凄美而静谧的秋日荷塘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荷塘的衰败之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紫菂销香,红衣落艳”,开篇即以“紫菂”和“红衣”形容荷花的美丽与香气,然而“销香”、“落艳”则暗示了荷花的凋零与消逝。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暗含着时光流逝、繁华易逝的哲理。
“独馀败叶当风飐”,在一片萧瑟中,唯有残存的败叶随风摇曳,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荷塘的荒凉,也象征着生命的孤独与脆弱。
“可怜憔悴不禁秋,旧时颜色无人念”,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枯荷以情感,表达了对荷塘衰败的同情与惋惜。荷花曾经的美丽与生机,在秋风中逐渐消逝,却无人在意,凸显出世事无常、人情冷暖的主题。
“暮霭初横,斜阳半敛”,黄昏时分,荷塘笼罩在一层淡淡的雾气之中,夕阳仅剩半边脸庞,光线柔和而昏黄,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一池碎绿萍飘点”,在这样的背景下,荷塘中的绿萍散落成点,与整个画面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微小与短暂。
“采莲歌断画桡空,小桥到处柴门掩”,最后两句通过对比昔日的热闹与今日的寂静,进一步强化了主题。昔日采莲的欢声笑语已成过往,画船空荡,小桥边的柴门紧闭,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与世事的沧桑。
整首词通过对枯荷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循环与时间的无情流逝,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
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
府池东北旧亭台,久别长思醉一回。
但请主人空埽地,自携杯酒管弦来。
风香露重梨花湿,草舍无灯愁未入。
南邻北里歌吹时,独倚柴门月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