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流探谷源,以渐入佳境。
得居名食蔗,虎头趣自领。
因迥易为高,凭轩目堪骋。
红紫万嶂纷,青松独崇岭。
品奇托亦殊,于于意为永。
循流探谷源,以渐入佳境。
得居名食蔗,虎头趣自领。
因迥易为高,凭轩目堪骋。
红紫万嶂纷,青松独崇岭。
品奇托亦殊,于于意为永。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入自然,探索源头,逐渐领略到美妙景致的过程。诗中提到“食蔗居”,可能是指居住在一处与甘蔗有关的地方,或是以甘蔗为食,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生活氛围。
“循流探谷源,以渐入佳境。” 开篇即表达了诗人沿着水流探寻源头,逐步进入美好景色的心境。这种由浅入深的探索过程,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发现。
“得居名食蔗,虎头趣自领。” 描述了诗人找到了一个以甘蔗为主要食物或生活元素的地方,这里的“虎头”可能是地名或某种特定的称呼,暗示这个地方有着独特的风味或特色。
“因迥易为高,凭轩目堪骋。”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站在高处,凭借窗台远眺,视野开阔,心情舒畅。这里的“迥”可能指的是距离遥远,“轩”则指窗户或楼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自由。
“红紫万嶂纷,青松独崇岭。” 描述了四周山峦起伏,色彩斑斓,而青松独立于高岭之上,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寓意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品奇托亦殊,于于意为永。” 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对独特品味的追求,以及内心深处的宁静和永恒。这里的“品奇”可能指的是品尝奇特之物,而“于于”则形容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风吹沙海雪,渐作柳园春。
宛转随香骑,轻盈伴玉人。
歌疑郢中客,态比洛川神。
今日南归楚,双飞似入秦。
分拙多感激,久游遵长途。
经过湘水源,怀古方踟蹰。
旧称楚灵均,此处殒忠躯。
侧聆故老言,遂得旌贤愚。
名参君子场,行为小人儒。
骚文衒贞亮,体物情崎岖。
三黜有愠色,即非贤哲模。
五十爵高秩,谬膺从大夫。
胸襟积忧愁,容鬓复彫枯。
死为不吊鬼,生作猜谤徒。
吟泽洁其身,忠节宁见输。
怀沙灭其性,孝行焉能俱。
且闻善称君,一何善自殊。
且闻过称己,一何过不渝。
悠哉风土人,角黍投川隅。
相传历千祀,哀悼延八区。
如今圣明朝,养育无羁孤。
君臣逸雍熙,德化盈纷敷。
巾车徇前侣,白日犹昆吾。
寄君臣子心,戒此真良图。
《旅次湘沅有怀灵均》【唐·孟郊】分拙多感激,久游遵长途。经过湘水源,怀古方踟蹰。旧称楚灵均,此处殒忠躯。侧聆故老言,遂得旌贤愚。名参君子场,行为小人儒。骚文衒贞亮,体物情崎岖。三黜有愠色,即非贤哲模。五十爵高秩,谬膺从大夫。胸襟积忧愁,容鬓复彫枯。死为不吊鬼,生作猜谤徒。吟泽洁其身,忠节宁见输。怀沙灭其性,孝行焉能俱。且闻善称君,一何善自殊。且闻过称己,一何过不渝。悠哉风土人,角黍投川隅。相传历千祀,哀悼延八区。如今圣明朝,养育无羁孤。君臣逸雍熙,德化盈纷敷。巾车徇前侣,白日犹昆吾。寄君臣子心,戒此真良图。
https://shici.929r.com/shici/GskDQcHxfx.html
眼在枝上春,落地成埃尘。
不是风流者,谁为攀折人。
宁辞波浪阔,莫道往来频。
拾紫岂宜晚,掇芳须及晨。
劳收贾生泪,强起屈平身。
花下本无俗,酒中别有神。
游蜂不饮故,戏蝶亦争新。
万物尽如此,过时非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