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岳市》
《宿岳市》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登陟天犹暝,栖回日已西。

形躯一萍梗,襟袖半尘泥。

夹道松成径,谁家花满溪。

定台凝望远,烟草正萋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宿yuèshì
sòng / céngbǎi

dēngzhìtiānyóumínghuí西

xíngpínggěngjīnxiùbànchén

jiádàosōngchéngjìngshuíjiāhuāmǎn

dìngtáiníngwàngyuǎnyāncǎozhèng

注释
登陟:登山。
栖回:归巢,这里指太阳落山。
形躯:身体。
萍梗:比喻生活漂泊不定。
襟袖:衣襟袖口。
夹道:道路两旁。
定台:高台,观望的地方。
烟草:这里指烟雾中的草丛。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翻译
尽管登高望远,天色依然昏暗,太阳已经偏西。
我如同浮萍般漂泊不定,衣襟袖口沾满了尘土和污垢。
路边的松树形成一条小径,不知哪家的花朵盛开在溪边。
我在高台上静静凝视远方,眼前烟雾缭绕,草木茂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黄昏时分登山的景象和心境。"登陟天犹暝,栖回日已西"表明了时间已经接近傍晚,太阳正在下山,而旅人的身影却仍留在山间。此两句通过对比夜幕降临与日光消逝之间的差异,渲染出一种寂静而又略带孤独的情怀。

"形躯一萍梗,襟袖半尘泥"则从旅人的身体状态来描绘他的行动和环境。"形躯"指的是旅人的身体,而"一萍梗"则象征着他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而"襟袖半尘泥"则是对旅人行走山间,衣衫上沾满了灰尘的形象描写,这不仅表现出他的辛劳,也反映了他的坚韧不拔。

接下来的"夹道松成径,谁家花满溪"则转向自然景观。"夹道"意味着两旁有东西挤压或遮蔽,而这里特指树木,形成了一条小路。"谁家花满溪"则是对溪流边上一户人家的花朵盛开的描述,这里通过"谁家"的疑问来表达诗人对那户人家生活状态的一种好奇和向往。

最后两句"定台凝望远,烟草正萋萋"展现了诗人在山顶停留并凝视远方景色的情景。"定台"意指站立的平台或高处,而"凝望远"则表现出一种超越眼前景物,追求更远境界的情感。而"烟草正萋萋"则描绘了一种田园风光,"烟草"通常象征着乡间生活的平和与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野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哲思。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东归道中二首·其一

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

岁月老将至,江湖春未归。

传家有天爵,主祭用儒衣。

何必劳知己,无名亦息机。

(0)

广陵答崔琛

棹倚隋家旧院墙,柳金梅雪扑檐香。

朱楼映日重重晚,碧水含光滟滟长。

八斗已闻传姓字,一枝何足计行藏。

声名官职应前定,且把旌麾入醉乡。

(0)

题僧壁

晓望疏林露满巾,碧山秋寺属闲人。

溪头尽日看红叶,却笑高僧衣有尘。

(0)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同用开字

云物中京晓,天人外馆开。

飞桥象河汉,悬榜学蓬莱。

北阙临仙槛,南山送寿杯。

一窥轮奂毕,惭恧栋梁材。

(0)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廊庙心存岩壑中,銮舆瞩在灞城东。

逍遥自在蒙庄子,汉主徒言河上公。

(0)

奉使松府

蜀山匝地险,汉水接天平。

波涛去东别,林嶂隐西倾。

露白蓬根断,风秋草叶鸣。

孤舟忽不见,垂泪坐盈盈。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