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
岁月老将至,江湖春未归。
传家有天爵,主祭用儒衣。
何必劳知己,无名亦息机。
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
岁月老将至,江湖春未归。
传家有天爵,主祭用儒衣。
何必劳知己,无名亦息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作品,名为《东归道中二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往昔岁月感慨和生活态度的抒情之作。
“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诗人回顾了一生忙碌奔波的事业,终于在今天意识到这些努力可能并非真实所求。这里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岁月老将至,江湖春未归。”随着时光的流逝,年华渐老,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美好依旧怀有向往之情,尤其是那未曾返回的江湖春色。这两句表达了对生命流逝和自然美景永恒性的无奈感受。
“传家有天爵,主祭用儒衣。”诗人提及家族中的祖先可能拥有某种尊贵的地位,而在祭祀活动中,穿着儒家的服饰。这两句强调了对家庭和文化传统的尊重与维系。
最后,“何必劳知己,无名亦息机。”诗人表达了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态,不再为寻求外界的认可而劳心费神。即使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就,也无需过分在意,因为内心已经找到了平静。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真谛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个人的精神追求之间达成的某种平衡。
翠筱横侵鹤膝枝,江南篱落雪残时。
杨郎笔下烟岚集,留作晴窗觅句资。
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
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
陂湖行尽白漫漫,青山忽作龙蛇盘。
山高无风松自响,误认石齿号惊湍。
山僧不放山泉出,屋底清池照瑶席。
阶前合抱香入云,月里仙人亲手植。
出山回望翠云鬟,碧瓦朱栏缥缈间。
白水田头问行路,小溪深处是何山。
高人读书夜达旦,至今山鹤鸣夜半。
我今废学不归山,山中对酒空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