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庙心存岩壑中,銮舆瞩在灞城东。
逍遥自在蒙庄子,汉主徒言河上公。
廊庙心存岩壑中,銮舆瞩在灞城东。
逍遥自在蒙庄子,汉主徒言河上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赵彦昭的作品,名为《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廊庙心存岩壑中"一句,描述了诗人将心灵寄托于深邃的山谷之中,寻找一种精神上的栖息之地。这里的“廊庙”指的是寺庙或宫殿,但在此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所向往的宁静与安详。
"銮舆瞩在灞城东"一句,则描绘了皇家的车驾停驻在灞城之东的情景,可能是指某次皇帝出行时的情形。这里的“銮舆”意味着皇权的象征,而“灞城东”则具体地点,暗示着诗人对这次事件或旅行有一定的关注。
"逍遥自在蒙庄子"一句,展示了诗人追求一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心境。这里的“逍遥自在”出自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而不受外界干扰,而“蒙庄子”则是对庄子的形象化表达,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
"汉主徒言河上公"一句,则是在叙述历史上的某个故事。这里的“汉主”指的是汉朝的君主,“徒言”意味着仅是传说或口头相传,而“河上公”则是一个不确定的人物,可能是一位隐居的高士或有道之人。这句话通过对古代历史人物的提及,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文化底蕴。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美景、皇权活动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同时也反映出唐代文人的多元化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