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中凝香未必非,建人惟恐我公归。
安知世有孤寒士,侧听黄麻侍衮衣。
袖中凝香未必非,建人惟恐我公归。
安知世有孤寒士,侧听黄麻侍衮衣。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表达了对建州刺史叶守的怀念和赞美之情。诗中“袖中凝香未必非”一句,暗示着叶守在任时留下来的好名声犹如袖中的香气,即便他离开了,也难以消散。这不仅表明了作者对叶守品德的肯定,也反映出叶守在民间的良好形象。
“建人惟恐我公归”一句,表现了当地百姓对于叶守能否长期留任的担忧和希望。他们希望这位清官能够继续为民做主,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
接下来的两句“安知世有孤寒士,侧听黄麻侍衮衣”则描绘了一种冷清的景象,其中“孤寒士”指的是那些孤独、贫寒且无人知晓的读书人。“侧听黄麻”可能是在描述这种士子在夜深人静时侧耳倾听外界声音,寻求一点温暖和安慰。最后,“侍衮衣”则是对他们用以蔽体的粗糙布衣的一种描写。
整首诗通过对叶守的怀念和对孤寒士生的同情,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官员形象的向往以及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关注。同时,这也反映出宋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清廉官吏的渴望,以及对贫困士子命运的同情。
孤城横一片,千家楼阁,都在雁声中。
关河牢落甚,身世飘零,烟水太濛濛。
旧时赤壁,周郎少、正领艨艟。
有许多、银涛雪练,相映战旗红。江东。
我携长笛,斜倚危栏,作霜林数弄。
总则把、平生遗恨,诉与长空。
一声才入梁州破,天风下、掣入蛟宫。
嗟横竹,慎毋灭没为龙。
谁送半城绿,恰是两溪风。
茫茫银涛雪浪,天水有无中。
每到簟纹平处,不觉水香肥极,一色玉玲珑。
最恼闲鸥鹭,偏解占空濛。驾一苇,淩万顷,浩无穷。
今宵圆月定好,寄语织绡宫。
脱帽五湖风景,捲幔半生心事,杳霭纵吟篷。
一笛中流发,乃是绿蓑翁。
人偶言愁,仆原多恨,说来也替神伤。
越溪有女,十五嫁王昌。
人在水晶帘底,簪花格、日仿千行。
才梳裹,湿蝉未敛,便自理铅黄。梅妆。
容易谢,皇坟汲冢,雪魄同藏。
抱夜台吟诵,月冷枫香。
何必玉鱼金碗,遗编在、还累萧郎。
罗裙坏,草生书带,不化紫鸳鸯。
峥泓寂历甚,杳霭有无间。城南多古寺,得秋闲。
风廊石濑,竹筱更檀栾。
游鳞翻碧浪,雪鬣银鬐,此中大可投竿。
仗西风、寄语南山,窈窕好烟鬟。
如何偏不厌,老僧看。南山覆我,君自喜尘寰。
倘肯经过密,秀黛三升,日应给与君餐。
半螺残墨一边,明镜自写,空庭愁影。
长齐绣佛,中年应悔多情。
为甚彭家宜慰,李氏征蛮,也有风流性。
赚金钱、遥卖我恨冯生,把画像流传,各峒营流星。
度金丸迸谢,扬州陆弼弓衣咏,省识处胜丹青。
虚无缥缈,是因何、结想珊珊来矣。
彩雾香云,留不住、留下语言文字。
昨夜星辰,仙山楼阁,主者非耶是。
女三为粲,姓名历历堪指。
只恐咏到无题,寓言十九,别有闲情旨。
小雅离骚,何所谓、香草美人而已。
泽畔明珠,舟中玉杵,信否怜才子。
士嗟不遇,梦中聊索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