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老堪眠壑,根危尚著花。
倒崖疑雪岸,卧涧似星槎。
山月低还照,溪烟压更斜。
啾嘈双翠羽,何事梦瑶华。
树老堪眠壑,根危尚著花。
倒崖疑雪岸,卧涧似星槎。
山月低还照,溪烟压更斜。
啾嘈双翠羽,何事梦瑶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卧梅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树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特姿态与精神风貌。
首联“树老堪眠壑,根危尚著花”,开篇即以“老”字点出梅树的苍劲与岁月的痕迹,它仿佛在深谷中安然入眠,尽管根部险峻,却依然绽放着花朵,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颔联“倒崖疑雪岸,卧涧似星槎”,进一步描绘了梅树的形态之美。它似乎倒映在崖壁之上,如同被雪覆盖的岸边,又像是沉睡在溪涧中的星舟,形象地表现了梅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其独特的艺术美感。
颈联“山月低还照,溪烟压更斜”,则将时间与空间的变换融入其中。山间的月光虽低垂,却依旧温柔地照亮了梅树,而溪边的烟雾则在月光下显得更加倾斜,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意境美。
尾联“啾嘈双翠羽,何事梦瑶华”,以鸟鸣声起兴,引出对梅树之美的赞叹。两只翠绿的羽毛在空中轻盈飞舞,仿佛是被梅树的美丽所吸引,进入了梦境般的瑶华世界。这一句不仅增添了诗的动态感,也暗示了梅树所蕴含的高洁与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卧梅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更寄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琵琶亭下春波,滔滔流入三吴去。
东风也似无情,不约木兰舟住。
中有仙翁,苎衫乌帽,笔床谈麈。
道越乡虽好,昨非今是,终不似,归来赋。
想见莓苔三尺,玉琴清、杏梢初雨。
青青衿佩,童参冠伍,徘徊江暮。
我意尤长,公行不顾,一声柔橹。
趁轻风径上蓬莱,顶□去天尺五。
算驱驰三十余岁,只将光景虚度。
野云本是无心物,办得几多霖雨。还自许。
量绵力粗才,犹可松筠主。天方见与。
把村落溪山,风烟朝夕,着在最佳处。
青年志,万一容裨当宁。何惭与哙为伍。
归来千仞冈头看,却笑瓮天飞舞。方学圃。
要摘我园蔬,细和渊明句。譊譊醉语。
道咫尺重阳,登高落帽,休竞汨罗渡。
七旬相近,正好忘尘世。
世梦几时休,道德修、胜争薄利。
恩山爱海,火院镇烧身,闻身健,觅清凉,一任迷人毁。
闲看三教,造化明周易。
达理妙通天,四相泯、无忧无喜。
洞天高卧,自在炼真丹,他年去,上青霄,始现无为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