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相近,正好忘尘世。
世梦几时休,道德修、胜争薄利。
恩山爱海,火院镇烧身,闻身健,觅清凉,一任迷人毁。
闲看三教,造化明周易。
达理妙通天,四相泯、无忧无喜。
洞天高卧,自在炼真丹,他年去,上青霄,始现无为异。
七旬相近,正好忘尘世。
世梦几时休,道德修、胜争薄利。
恩山爱海,火院镇烧身,闻身健,觅清凉,一任迷人毁。
闲看三教,造化明周易。
达理妙通天,四相泯、无忧无喜。
洞天高卧,自在炼真丹,他年去,上青霄,始现无为异。
这首元代刘处玄的《蓦山溪》是一首表达超脱世俗、追求内心清净与道义的禅道诗。诗人以七旬之龄自况,意在强调对尘世纷扰的淡然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认为修德比争逐微利更为重要。"恩山爱海"象征深厚的恩情和无私的爱心,而"火院镇烧身"则比喻修炼过程中的磨砺与考验,诗人选择忍受并寻找内心的清凉,不被外界迷惑。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投向儒、释、道三教,认为理解宇宙奥秘的关键在于通达道理,超越四象(生死、贫富、贵贱、智愚)的束缚,达到无喜无忧的境地。"洞天高卧"描绘出隐居修行的生活状态,"自在炼真丹"暗指修炼内丹以求长生不老,最后诗人期待有朝一日能羽化登仙,展现出无为而治的人生理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