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芝香远摇红影。泛瑞霭、横山顶。
缥缈笙歌云不定。
玉钩斜挂,素蟾初满,醉惬浮瓜冷。
庭兰戏彩传金鼎。小袖青衫更辉映。
谁道筠溪归计近。
秋风催去,凤池难老,长把中书印。
水芝香远摇红影。泛瑞霭、横山顶。
缥缈笙歌云不定。
玉钩斜挂,素蟾初满,醉惬浮瓜冷。
庭兰戏彩传金鼎。小袖青衫更辉映。
谁道筠溪归计近。
秋风催去,凤池难老,长把中书印。
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雅士在秋日里游览山水的闲适情景。开篇"水芝香远摇红影",即刻展现了一个水边花香浓郁、映照成红的美丽画面,其中“水芝”指的是出水的菊花,或许是其他水边的植物,这里的“红影”则是菊花在水中的倒影,既描绘了景象,也烘托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欣赏。
接着"泛瑞霭、横山顶"一句,诗人乘舟游弋于波光粼粼的水面之上,直至山顶。这里的“瑞霭”指的是天气晴好的云彩,或是云雾中的阳光,透过这些云雾射向山顶,给人以神秘而又庄严的感觉。
"缥缈笙歌云不定"则转入了诗人的情感表达。这里的“缥缈”形容声音悠扬而又模糊不清,“笙歌”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指的是用笙演奏的音乐,而这音乐似乎在云间飘荡,无法捉摸,正如诗人内心的情感复杂且难以言表。
"玉钩斜挂,素蟾初满,醉惬浮瓜冷"一句,则是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其中“玉钩”可能指的是月牙儿或是山峰的形状,“斜挂”则是在云间或者天际的位置;“素蟾”即满月,结合上下文,这里应是夜晚时分;“醉惬浮瓜冷”则是一种意境的描绘,或许指的是酒醒后的清冷感觉,也可能是对月光下的情景的一种抒情。
"庭兰戏彩传金鼎"一句,似乎是在描写诗人归来后家中的美好景象。其中“庭兰”即院中之兰,“戏彩”则是兰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样子;“传金鼎”则可能是指诗人的家中有古鼎,通过兰花与鼎的对比,突出了家园的温馨和文化的积淀。
"小袖青衫更辉映"一句,则是诗人归来后的一个细节描写。这里“小袖”可能指的是衣服上的一种装饰或者是衣袖的形态,“青衫”则是诗人的着装颜色,结合前文,这里的“更辉映”应该是在月光下,诗人的衣物反射出更加明亮的光泽。
"谁道筠溪归计近。秋风催去,凤池难老,长把中书印"一段,则是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感慨的一种抒情。其中“筠溪”应指的是诗人游历的地方,“归计近”则是在说归途的距离并不远;“秋风催去”则是秋天的风似乎在催促着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紧迫感;“凤池难老”可能是对某个地方或某种美好的怀念,这里的“凤池”很可能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地方,而“难老”则表达了对这份美好永驻的愿望;最后,“长把中书印”则是在说诗人手持着象征文化和学问的印章,似乎在暗示即使岁月流逝,他也要坚守自己的文化理想和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时间流逝时保持个人精神追求的决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