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为国寸心丹,修泮时闻锵八鸾。
绿引沧溟循道入,青徘名第对门看。
宸钩日焕龙蛇动,书阁云齐牛斗寒。
末学幸陪芹藻豆,讵耽秋菊夕英餐。
育才为国寸心丹,修泮时闻锵八鸾。
绿引沧溟循道入,青徘名第对门看。
宸钩日焕龙蛇动,书阁云齐牛斗寒。
末学幸陪芹藻豆,讵耽秋菊夕英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淳所作,题为《修学扁大成殿门依敖教韵上赵寺丞》。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教育人才以服务国家的深深热忱,以及对学术殿堂的崇敬之情。"育才为国寸心丹"一句,体现了诗人以教育为己任,视培养人才为至高使命的决心。"修泮时闻锵八鸾"描绘了修泮(古代学府)的庄重仪式,八鸾齐鸣增添了神圣感。
"绿引沧溟循道入"象征着学子们在绿色的学术氛围中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青徘名第对门看"则寓言学子们有望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瞩目名次。"宸钩日焕龙蛇动"运用了龙蛇的形象,形容学府气象万千,充满活力。
"书阁云齐牛斗寒"进一步描绘了书斋的宁静与学人刻苦攻读的景象,"末学幸陪芹藻豆"表达了诗人谦虚自持,认为自己只是众多学子中的一员,有幸能参与其中。最后,"讵耽秋菊夕英餐"以秋菊比喻高洁的学问,表示诗人并不贪图眼前的赞誉,而是追求长期的学术积累。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尊重和对学术追求的执着。
禅榻相逢六载前,当时驽力尚堪鞭。
继更烟瘴为形役,遍历风涛不意全。
思旧仙游嗟已远,老躯痿废抑谁怜。
而今莫问人间事,得正狐丘是甚年。
子在衡州我桂州,两州相望共承流。
天回北斗又华旦,人立东风正黑头。
新岁五更三节序,老夫六十二春秋。
何时共对屠苏饮,应念孤云为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