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衡州我桂州,两州相望共承流。
天回北斗又华旦,人立东风正黑头。
新岁五更三节序,老夫六十二春秋。
何时共对屠苏饮,应念孤云为倚楼。
子在衡州我桂州,两州相望共承流。
天回北斗又华旦,人立东风正黑头。
新岁五更三节序,老夫六十二春秋。
何时共对屠苏饮,应念孤云为倚楼。
此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父親,站在桂州,遥望自己的兒子在衡州的情景。詩人通過對自然環境的細緻描寫,表達了自己對遠方兒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對時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
"天回北斗又华旦"一句,運用了宇宙萬物循環往復的景象,比喻時間的流轉與日夜更迭。北斗星在古代被視為定位和時間的指標,這裡則象徵著時間的輪迴。
"人立东风正黑头"表達了春天到來之時,一切生機勃發,萬物復甦,而詩人自己的頭髮卻因年華老邁而轉為黑白相間,這強烈對比突顯了時間的無情與生命的有限。
"新岁五更三节序"指的是農曆新年的第十五天,即上元節,同時也是春季的第三個節氣。這裡詩人提及新歲和節序,是在告訴我們時間的流逝,以及自己年紀已高,感受到了歲月的變遷。
"老夫六十二春秋"直接點出了詩人的年齡,六十二歲在古代被視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詩人以此自稱"老夫",表達了對自己年華已高的感慨。
最後兩句"何时共对屠苏饮,应念孤云为倚楼"則是詩人的期盼與懷念之情。屠蘇是古代名醫孫思邈所製的藥酒,這裡可能指的是在佳節時與親人共同享用的美好時光。"應念孤雲為倚樓"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兒子的深切思念,希望能夠像倚靠在高樓上一般,眺望著那片雲海,尋覓到兒子的蹤跡。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個人情感的抒發,展現了詩人深厚的親情之情,以及面對生命流逝時所產生的無力與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