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南乐影城作》
《江南乐影城作》全文
明 / 王问   形式: 古风

朔风吹沙暗河县,隔水桃花不相见。

江南春早花满蹊,上枝下枝莺乱啼。

此时水曲豪华盛,碧榭红楼相隐映。

浦口浮桡兰桂香,陌上流车翡翠光。

三吴贵游秦川女,流盼山隅隔花语。

邀入紫云吹凤箫,风飘歌曲度寒宵。

千金激赏双鸳起,今日花前为君死。

楼船锦筵犹夜开,烛光清凝绿水回。

美人醉后金钿落,忘却银筝在山阁。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āngnányǐngchéngzuò
míng / wángwèn

shuòfēngchuīshāànxiànshuǐtáohuāxiāngjiàn

jiāngnánchūnzǎohuāmǎnshàngzhīxiàzhīyīngluàn

shíshuǐháohuáshèngxièhónglóuxiāngyǐnyìng

kǒuráolánguìxiāngshàngliúchēfěicuìguāng

sānguìyóuqínchuānliúpànshānhuā

yāoyúnchuīfèngxiāofēngpiāohánxiāo

qiānjīnshǎngshuāngyuānjīnhuāqiánwèijūn

lóuchuánjǐnyányóukāizhúguāngqīngníng绿shuǐhuí

měirénzuìhòujīndiànluòwàngquèyínzhēngzàishān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问的《江南乐影城作》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奢华与浪漫画卷。首句“朔风吹沙暗河县”以北地的寒冷和风沙反衬江南的春意盎然,接下来的“隔水桃花不相见”暗示了美景的朦胧之美。诗人接着写到“江南春早花满蹊,上枝下枝莺乱啼”,生动展现了花开如海、鸟语花香的春景。

“此时水曲豪华盛,碧榭红楼相隐映”描绘了江南园林的富丽堂皇,而“浦口浮桡兰桂香,陌上流车翡翠光”则通过香气和色彩进一步渲染了江南的繁华景象。诗人笔下的贵游人物“三吴秦川女”流盼生姿,隔着花丛低语,更显其婉约动人。

“邀入紫云吹凤箫,风飘歌曲度寒宵”描绘了音乐与月色下的浪漫氛围,而“千金激赏双鸳起,今日花前为君死”则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热烈与坚贞。最后,“楼船锦筵犹夜开,烛光清凝绿水回”描绘了夜晚宴饮的奢华,以及“美人醉后金钿落,忘却银筝在山阁”的醉态,展现出一种繁华背后的落寞与遗忘。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色与贵族生活的繁华,同时也蕴含着浓厚的情感色彩,体现了明代文人对江南风情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作者介绍

王问
朝代:明

(1497—1576)常州府无锡人,字子裕。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户部主事,监徐州仓,减羡耗十二三。改南职方,历车驾郎中、广东按察佥事。父死,不复仕,隐居湖滨宝界山,兴至则为诗文,或点染丹青,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妙。以学行称,门人私谥文静先生。
猜你喜欢

宾阳八景·其二鉴湖秋月

姮娥夜出金盘浴,宇宙茫茫如秉烛。

烟静波涵万顷春,风生浪涌千层玉。

徘徊云影寂无声,上下天光清可掬。

何须寥廓上清游,枉制霓裳羽衣曲。

(0)

松州寒食四首·其四

十月荒城住,三春故国思。

不堪寒食雨,偏助旅人悲。

节至那无酒,囊空赖有诗。

天涯牢落甚,独坐对痴儿。

(0)

燕歌行次唐人高适韵

匈奴部落幽燕北,昨夜云中报胡贼。

边堠留连烽火红,胡天惨淡风云色。

挥戈夜出居庸关,许国宁辞百战间。

今日驱兵屯黑水,去年追虏度阴山。

可怜中国多荒土,复辟穷边冒风雨。

寒封铁甲冷如冰,虎帐闻鸡还起舞。

秋半黄龙塞草腓,日斜青冢雁行稀。

七擒茂绩威南服,六出深谋解虏围。

禦戍我独三边久,论功耻落诸君后。

屈指西风又几秋,望乡恋阙频回首。

岁月悠悠欲白头,炬阁云台我何有。

五侯七贵乳臭儿,腰悬金印大如斗。

英雄不遇徒纷纷,纵勒燕然不纪勋。

君不见飞将不侯终已矣,古今人惜李将军。

(0)

客舍感怀

乡心迢递宦情微,老大徒伤未拂衣。

去日渐多来日少,长年方忆少年非。

身随远道徒悲梗,家在寒塘独掩扉。

自是不归归便得,渚烟溪月共忘机。

(0)

暮春言怀五首·其一

柳底花阴压路尘,风光别我苦吟身。

春风堪赏还堪恨,一片花飞减却春。

(0)

安仁舟中中秋对月

秋色平分此夜幽,月华随处照孤舟。

光摇天地冰轮满,影落山河玉宇浮。

何处笙歌堪对酒,谁家儿女漫登楼。

兴来赋得凭谁和,唤起能诗许郢州。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