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平分此夜幽,月华随处照孤舟。
光摇天地冰轮满,影落山河玉宇浮。
何处笙歌堪对酒,谁家儿女漫登楼。
兴来赋得凭谁和,唤起能诗许郢州。
秋色平分此夜幽,月华随处照孤舟。
光摇天地冰轮满,影落山河玉宇浮。
何处笙歌堪对酒,谁家儿女漫登楼。
兴来赋得凭谁和,唤起能诗许郢州。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在舟中的独特景致与情感体验。首联“秋色平分此夜幽,月华随处照孤舟”以平分的秋色与月华的照耀,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意境之中。颔联“光摇天地冰轮满,影落山河玉宇浮”进一步渲染了月光的壮丽,仿佛整个天地都被月光所覆盖,形成了一幅冰轮满天、玉宇浮影的壮阔画面。
颈联“何处笙歌堪对酒,谁家儿女漫登楼”则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中秋佳节团圆与欢庆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孤独感。尾联“兴来赋得凭谁和,唤起能诗许郢州”则表达了诗人的创作冲动与寻求共鸣的愿望,希望有人能够理解并回应他的情感,共同分享这份诗意的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舟中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团圆、欢庆的主题,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审美价值。
閒际相看,见他梨颊,玉准停匀。
料楚国夫人,掩来定妒,宜城公主,见后应嗔。
花气嗅来,歌声收入,蕴得风前无限春。
回头处,又一钩斜见,半面平分。不因口过逡巡。
愿指向、明河索问津。
想微亚风棂,侵寒欲嚏,潜携月幌,屏息无闻。
素手轻挼,薄巾微掩,曾恼萧郎被酒醺。
伤心处,更有时酸甚,闷把香薰。
蓦地逢君,且携手、垆边细语。
指蜀树、当年烽火,万山鼙鼓。
枫叶满林愁客思,落花遍地迷归路。
叹他乡、好况最无多,难常聚。同是客,君尤苦。
两人恨,悲谁诉。看囊中尽矣,酒钱何处。
吾辈无端寒至此,富儿何物骄如许。
脱敝裘、付与酒家娘,摇头去。
淮南王,慕灵仙,服食丹药求大年。
重楼十二罗五城,玉童吹箫作凤鸣。
左石室,右丹台。
枕中鸿宝不可开,咸阳帝子非仙才。
八公一去神鼎空,化为双白鹤飞云中。
飞云中,游天际,鸡犬无声空城闭。
茂陵神宫树成列,淮南丹灶狐兔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