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远曲》
《忆远曲》全文
明 / 高启   形式: 古风

扬子津头风色起,郎帆一开三百里。

江桥水栅多酒垆,女儿解歌山鹧鸪。

武昌西上巴陵道,闻郎处处经过好。

樱桃熟时郎不归,客中谁为缝春衣。

陌头空问琵琶卜,欲归不归在郎足。

郎心重利轻风波,在家日少行路多。

妾今能使乌头白,不能使郎休作客。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忆远曲》描绘了一幅江边送别的画面。首句“扬子津头风色起,郎帆一开三百里”写出了江面风起,船帆扬起,暗示离别之景。接下来,“江桥水栅多酒垆,女儿解歌山鹧鸪”描绘了江边酒肆热闹,女子唱着山鹧鸪的歌,增添了离别的哀婉气氛。

“武昌西上巴陵道,闻郎处处经过好”表达了对郎君一路平安的祝愿,同时也透露出对他的思念。“樱桃熟时郎不归,客中谁为缝春衣”则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牵挂和期待,春暖花开时仍未能回家,她担忧无人为自己缝制衣物。

“陌头空问琵琶卜,欲归不归在郎足”通过占卜表达对归期的不确定,强调郎君的决定权。“郎心重利轻风波,在家日少行路多”揭示了郎君在外追求功名,忽视家庭的现实,让女子感到无奈。

最后两句“妾今能使乌头白,不能使郎休作客”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女子对郎君长期漂泊的深深忧虑,她虽无力改变现状,但愿能留住青春,只求郎君早日结束客居生活。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作者介绍
高启

高启
朝代:明   字:季迪   号:槎轩   籍贯:江苏苏州   生辰:1336-1373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
猜你喜欢

简实即中法师

步屧西郭门,炎埃集絺服。

夜投古招提,共假禅房宿。

上人海上来,清姿揭梧竹。

玄通道眼明,悟彻机锋速。

内典既已充,外学亦何足。

宗门二三老,延颈深期属。

交谊薄烟云,赠言蔼珠玉。

一见双眼青,相知恨不夙。

问德识渊源,论文究衷曲。

灯花吐清辉,庭草荐新馥。

未结三生缘,澹然念超俗。

(0)

送郑叔贞从驾巡边三首·其二

鸾舆属巡幸,奔走纷俊乂。

川光照征袍,隰云拥飞骑。

郑子山泽癯,远自东海至。

许令沐清光,执笔同近侍。

原野民物饶,夷貊风俗异。

游豫昭王度,纪述擅才气。

寸善且不遗,至德在详记。

洗耳锦江滨,好音为频寄。

(0)

灌阳怀古

灌阳翳颓城,清湍夹荒廛。

居民数十家,烟火何萧然。

停骖问民俗,共言苦输边。

捶扑无完肤,逋租动累千。

忆昔吾远祖,所至人共怜。

曾来守是邦,烦苛随时蠲。

既除威茂运,且息官贷钱。

惠爱民不忘,姓字人能传。

兹来访遗迹,荏苒三百年。

仰探抚字心,皓雪凝山颠。

(0)

代秋胡歌诗·其七

徘徊钟山。息驾于层城。徘徊钟山。息驾于层城。

上荫华盖。下采若英。受道王母。遂升紫庭。

逍遥天衢。千载长生。歌以言之。徘徊于层城。

(0)

时人为王君公语

避世墙东。王君公。

(0)

时人为贡举语

古人欲达勤诵经。今民图官勉治生。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