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别燕又辞莺。眼底楚天冥。
花路春归,酒阑人去,弦断曲难成。
高楼贮梦太伶俜。添烛照银屏。
柳写颦姿,月描愁态,江水咽啼声。
如何别燕又辞莺。眼底楚天冥。
花路春归,酒阑人去,弦断曲难成。
高楼贮梦太伶俜。添烛照银屏。
柳写颦姿,月描愁态,江水咽啼声。
这首《少年游》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一幅离别与愁绪交织的画面。开篇“如何别燕又辞莺”,以燕子和黄莺的离去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离愁别绪,燕子与黄莺的离去,不仅预示着季节的更迭,也暗示了人物情感的波动。接着,“眼底楚天冥”一句,将视线拉远至辽阔的楚地天空,暗喻主人公思绪的深远与广阔。
“花路春归,酒阑人去,弦断曲难成”三句,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春日的花路渐渐归于寂静,宴席散尽,人已离去,琴弦断裂,乐曲难再续。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离别后的凄凉与无奈。
“高楼贮梦太伶俜”中,“伶俜”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孤独无助的状态,高楼上的梦境显得格外脆弱和孤单。接下来,“添烛照银屏”则通过增添蜡烛照亮银屏的动作,营造出一种夜深人静、灯火孤寂的场景,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
最后,“柳写颦姿,月描愁态,江水咽啼声”四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柳树仿佛在哀叹,月亮似乎在描绘愁容,江水似乎在呜咽,啼声似乎在诉说离别的痛苦。这些意象的叠加,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将离别之痛、愁绪之深展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少年游》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深切感受,同时也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一代数人君有传,九原可作我无缘。
颇思灯火亲馀暇,却恨江湖枉过年。
载辱新诗为永好,绝知高义有哀怜。
官闲借问忙何事,日日经营作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