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野狐,两耳卓朔。脱兮不昧,堕兮不落。
不昧不落,何是何错。
若于当处不留情,万里晴空步寥廓。
百丈野狐,两耳卓朔。脱兮不昧,堕兮不落。
不昧不落,何是何错。
若于当处不留情,万里晴空步寥廓。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如本所作的《颂古三十一首》中的第七首。诗中以“百丈野狐”象征超然物外的修行者,形象生动。"两耳卓朔"可能是指其耳聪目明,洞察世事,但又能超越世俗的纷扰。"脱兮不昧,堕兮不落"表达了修行者超脱尘世,既不迷惑于世俗,也不沉沦于欲望,保持清醒与自在的状态。
"不昧不落,何是何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状态的正确性,暗示这样的境界并无对错之分,是一种自然的、纯粹的存在。最后两句"若于当处不留情,万里晴空步寥廓"则传达出修行者在达到这种境地后,心无挂碍,如同行走在万里晴空之下,心境开阔,自由自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寓言和象征手法,描绘了禅修者的内心世界和追求,体现了禅宗崇尚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义。
秋水通沟洫,城隅进小船。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海水昔飞动,三龙纷战争。
钟山危波澜,倾侧骇奔鲸。
黄旗一扫荡,割壤开吴京。
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
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
地扇邹鲁学,诗腾颜谢名。
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
欲寻庐峰顶,先绕汉水行。
香炉紫烟灭,瀑布落太清。
若攀星辰去,挥手缅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