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昔飞动,三龙纷战争。
钟山危波澜,倾侧骇奔鲸。
黄旗一扫荡,割壤开吴京。
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
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
地扇邹鲁学,诗腾颜谢名。
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
欲寻庐峰顶,先绕汉水行。
香炉紫烟灭,瀑布落太清。
若攀星辰去,挥手缅含情。
海水昔飞动,三龙纷战争。
钟山危波澜,倾侧骇奔鲸。
黄旗一扫荡,割壤开吴京。
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
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
地扇邹鲁学,诗腾颜谢名。
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
欲寻庐峰顶,先绕汉水行。
香炉紫烟灭,瀑布落太清。
若攀星辰去,挥手缅含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历史的画卷,从自然景观到人间战事,再到文化遗迹,最后归于个人情感的寄托。开篇“海水昔飞动,三龙纷战争”两句,以宏大的笔触勾勒出古代英雄争霸的情景。“钟山危波澜,倾侧骇奔鲸”则通过对钟山和长江波澜的描写,展现了 natura non confunditur 的壮观景象。
接着,“黄旗一扫荡,割壤开吴京”两句,诗人借用历史事件,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追思。这里的“黄旗”指的是古代战争中使用的旗帜,而“割壤开吴京”则是对三国时期东吴都城建康(今南京)的记述。
“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一句,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厚重感。这里的“六代”指的是六朝,即从东吴到陈朝的六个朝代,而“霸王”则是对当时统治者的尊称。
诗人在“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中,将视角转向唐代,通过对秦淮河畔(即金陵,即现在的南京)文化繁荣的描写,表达了对当下文化盛世的赞美。
“地扇邹鲁学,诗腾颜谢名”两句,则是对古代学问和文学成就的肯定。这里的“邹鲁”指的是儒家学派,“颜谢”则是对唐代诗人颜真卿和谢灵运的赞誉。
下片“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一句,通过对时间(五月)和地点(金陵)的具体描写,为后文的情感表达提供了背景。
“欲寻庐峰顶,先绕汉水行”两句,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自然山水的向往,以及想要亲近这些美丽景致的心情。
结尾部分,“香炉紫烟灭,瀑布落太清”一句,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林之境,而“若攀星辰去,挥手缅含情”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难以割舍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文化、自然和个人情感的多维度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远浦渔舟若个,荒林草屋谁家。
不信丹青能尔,分明雁落平沙。
阃相招惟重,邦人望亦浓。
欲开新象教,应扫旧狐踪。
烟水浮瓶锡,云山应鼓钟。
宝严初变土,遥想雨花重。
昔人苦悲秋,我独爱秋色。
无云天万里,远峤出寒碧。
枫林叶如丹,溪水清见石。
饱雨豆荚肥,经霜栗包拆。
连畴稻正黄,冒野荞亦白。
篱菊忽盈把,山萸又堪摘。
日月如过鸟,良辰敢虚掷。
青猿颇会意,为我具短策。
西风吹破帽,野兴在故屐。
不惮登涉劳,远访巢居客。
此客更可人,分我渔樵席。
人生贵适意,何必累形役。
破屋无兄弟,拙者所栖息。
衡门未尝启,声利讵能迫。
资身不求备,百事遂省力。
粪埽皆可衣,草木皆可食。
春来有馀暇,手种豆一席。
秋深叶黄陨,霜荚渐开拆。
收归篱落间,早晚自剥击。
藏之于瓶罂,粒粒堪爱惜。
穷冬火炉头,时唤山猿吃。
猿去吾亦眠,岩房愈幽寂。
口诵寒山诗,头枕麻衣易。
于以陶性情,终然远忧责。
颇谓贫非病,更觉损胜益。
与其称楩楠,未若作樗栎。
傍人莫相问,老子方有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