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叶正父见寄》
《和叶正父见寄》全文
宋 / 刘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前生疑是老头陀,却笑今生狷愤多。

谪向梅花岭根住,禅关参得祖师么。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èngjiàn
sòng / liú

qiánshēngshìlǎotóutuóquèxiàojīnshēngjuànfènduō

zhéxiàngméihuālǐnggēnzhùchánguāncānshī

注释
老头陀:指修行的僧人,这里可能象征着过去的某种身份或心境。
狷愤:形容性格刚直,对社会不满,愤世嫉俗。
谪向:被贬谪,流放到某个地方。
梅花岭:地名,可能象征着清冷或孤寂的环境。
禅关:佛教中指修行中的难关,需要参悟的难题。
祖师:指佛教中的开山祖师或者宗派创始人,这里可能暗示着修行的最高成就。
翻译
上辈子似乎是个老和尚,却嘲笑我现在这愤世嫉俗的样子。
被贬谪到梅花岭下居住,是否参透了禅宗的奥秘,达到祖师的境界呢?
鉴赏

这首诗是刘黻在宋代创作的,名为《和叶正父见寄》。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禅修体验的作品。

“前生疑是老头陀,却笑今生狷愤多。”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前世今生的反思。他怀疑自己可能曾经是一位老僧(头陀),而现在则更多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忧愁与不满。这里的“狷愤”指的是心中不能释怀的怨恨或不平之气。

“谪向梅花岭根住,禅关参得祖师么。”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禅修的向往。他选择在梅花岭这个清幽的地方定下心来,专注于禅坐和内心的修炼。这里的“谪”字意味着放逐或隐居,而“祖师”则是指禅宗的祖师,如达摩、六祖惠能等,他们在禅学上的智慧与境界是诗人追求的目标。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清净心灵状态的情怀。通过对比前生今生的不同感受和选择,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寄寓,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内在修行与精神觉醒的渴望。

作者介绍
刘黻

刘黻
朝代:宋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猜你喜欢

小重山·其一残春

清晚窗前杜宇啼。游仙惊梦醉,断魂迷。

起来窗下看盆池。伤春去,消瘦不胜衣。

柳陌记年时。行云音信杳、与心违。

空教攒恨入双眉。人已远,红叶莫题诗。

(0)

阮郎归·其一梨花

冰肌玉骨淡裳衣。素云生翠枝。一生不晓谪仙诗。

雪香应自知。微雨后,禁烟时。洗妆君莫迟。

东风不解惜妍姿。吹成蝴蝶飞。

(0)

铜雀砚

老瞒智计笼天下,歌舞未终铜雀夜。

可怜用破一生心,不及当时台上瓦。

屑金作瓦费精神,那知身后旋成尘。

流传千百仅一二,付与所不知何人。

快阁仙人谀墓得,品题更费东坡墨。

研磨辛苦政未休,怜尔何年返真宅。

摩挲岁月白发生,建安七子俱彫零。

安得春醪三万斛,醉来快写短歌行。

(0)

倦极

倦极得凉意自适,芒席何必殊桃笙。

啼鸟一声扇堕地,我睡已足非渠惊。

(0)

入分宜界

上岭或如兴,下岭复如拜。

是程多泥涂,拄杖端足赖。

脱屦去泥淖,停车观水械。

偶然得一笑,更以苦为快。

田水终夜鸣,江浪怒澎湃。

听之不能睡,摩足了诗债。

(0)

山中即景四首·其四冬

茅屋冻将压,柴门寒自拴。

掘炉煨芋栗,呵笔写诗篇。

策杖深山里,寻梅古洞边。

谁知居士乐,翻受俗人怜。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